经济学人:
一桩桩轰动的中国企业赴港上市。5月,制药商恒瑞医药和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合计发行了价值53亿美元的股票。电动汽车制造商Seres希望在未来几周内融资20亿美元。快时尚公司Shein可能放弃在伦敦上市的计划,转而选择在香港上市。总体而言,4月份香港交易所正在审议的申请超过130份,而2024年初还不到60份。按照目前的趋势,香港今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首发地。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但不完整的转变。尽管中国正处于科技繁荣时期,但去年他们在国内外首次公开募股(IPO)中仅筹集了200亿美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公开发行股票收益如此之低的情况只有两次。尽管今年迄今为止在香港已筹集了98亿美元,但在内地仅筹集了39亿美元。一位银行家表示,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作为IPO场所“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而且,并非所有中国公司都能在香港上市,要么是因为政治限制,要么是因为它们的知名度不够。健康的国内市场对中国科技的未来至关重要。

图表:《经济学人》
香港的复苏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新冠疫情和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股市估值在2021年暴跌,并在2024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低位。这使得新股上市对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缺乏吸引力。恒瑞和宁德时代等已在内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一直在探索香港市场,但事实证明,获得中国证监会(CSRC)的批准非常困难。证监会担心,在低迷的香港进行二次上市会拖累中国股市的估值。
随后,中美关系紧张加剧,又增添了一道障碍。拜登政府限制美国对从事半导体或人工智能等敏感技术的中国公司进行投资,这使得投资中国科技公司看起来像是一场冒险的赌注。
自去年9月中国官员更加认真地应对国内经济困境以来,投资开始逐渐回流。今年1月,受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的进展所激发的小型科技热潮,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乐观情绪。随着追踪在港中资企业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目前较2024年初上涨50%,官方对二次上市的反对力度有所减弱。银行家们报告称,过去六个月,北京方面的审批流程更加顺畅。
香港甚至找到了绕过美国科技投资规则的简单方法。负责IPO的银行家们现在会在销售材料中修改措辞。去年10月上市的地平线机器人就是一个试点案例。这家自动驾驶公司也设计半导体并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但这些措辞在其招股说明书的业务描述中却神秘地消失了。银行家们表示,这类变化会让投资者不那么谨慎。
香港甚至找到了绕过美国科技投资规则的简单方法。负责 IPO 的银行家们现在会在销售材料中修改措辞。去年 10 月上市的地平线机器人就是一个试点案例。这家自动驾驶公司也设计半导体并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但这些措辞在其招股说明书的业务描述中却神秘地消失了。银行家们表示,这类变化会让投资者不那么谨慎。
内地股市会重启吗?上海和深圳的交易所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导致市场先是过度繁荣,随后又陷入低迷。2022年,中国IPO融资额创下纪录,达到810亿美元,位居全球之首。这反映了中央政府鼓励科技公司(尤其是芯片制造等受青睐领域的公司)在国内上市的计划。然而,随着股市暴跌,领导的热情在2023年逐渐消退。他们转而关注现有上市公司的流动性,担心新股发行可能会降低流动性并压低估值。2024年,仅有100家公司上市,为至少十年来最低。
内地IPO市场依然低迷,监管机构对主要股市指数的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敏感。据称,中国证监会设定的上证综指下限为3300点。为了保持流动性,包括化妆品和白酒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被非正式地禁止上市。只有关键科技行业的公司才允许申请上市。目前可能只有十份申请正在审核中。
中国证监会并未将重点放在IPO上,而是在推进旨在稳定股价的长期改革,例如让国有企业对股东更加负责。如果市场价格保持稳定,更多公司将逐步获准上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证监会最近已开始联系地方监管机构,传递“市场并非封闭”的信息。但由于在中国,准备上市需要12至18个月的时间,即使企业纷纷申请,健康的本地股票发行流程也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真正开始。
对于急需资金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香港并非适合所有公司。电动汽车制造商赛力斯(Seres)得到了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的支持,而华为或许是美国制裁的主要目标。其招股说明书将再次考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银行家的创意写作能力。中国证监会日益加强对香港IPO的控制,这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原因。尽管中国经济正显示出改善的迹象,但随着贸易战开始显现影响,经济增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可能会损害估值,并再次使IPO审批更加困难。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