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通胀”的博文

富裕国家面临痛苦的通货膨胀

 经济学人: 放眼发达国家, 几乎所有地方的政府财政都陷入了困境。随着债务的不断攀升,法国总理的更迭速度比凡尔赛条约中更换假发的速度还要快;10月14日,最新一位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尼提议推迟提高退休年龄,而这项提议原本旨在让预算恢复理性。在日本,两位竞争的首相候选人都想大手大脚地花钱,尽管他们的国家都负债累累。在福利改革基本被放弃之后,尽管去年据称已经一次性增税,但英国仍面临着大幅增税以填补预算缺口。美国不可持续的赤字高达 GDP的6%, 而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正在考虑进一步减税,以加剧这一赤字。 政府还能维持多久入不敷出?富裕国家的公共债务已经相当于 GDP的110%; 在新冠疫情之前,只有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才达到如此高水平。当时,英国为了偿还债权人,实行了近一个世纪的紧缩预算。然而,正如我们的特别报道所解释的那样, 如今的政客们仍在努力平衡收支 。 他们无法避免利息支出和国防开支的上涨;人口老龄化对选举施加了难以抗拒的压力,迫使他们拿出更多现金。增税也同样困难。在欧洲,政府收入已经很高;在美国,税收是选举失败的导火索。在普选时代,只有一次 七国集团 经济体主要通过勒紧裤腰带实现债务大幅下降:加拿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值技术官僚时代的鼎盛时期。不要指望今天有人会重蹈覆辙。 你或许希望,人工智能 (  AI  ) 推动的生产力增长能够缓解政府在预算选择上的困境。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各国往往通过经济增长摆脱债务,因为它们的劳动力在增加,或者它们规模较小,正在追赶其他经济体。像 人工智能 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则不同。养老金和医疗支出往往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在福利大国,它们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激增。标准经济模型表明,利率也是如此。如果 人工智能 对增长有神奇的效果,那么今天在数据中心和芯片上的巨额支出将会变得更大。这将提高利率,使遗留债务的偿还成本更高,并抵消快速增长带来的财政意外之财。 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有可能转而诉诸通胀和金融抑制,以降低其高额债务的实际价值,就像二战后几十年那样。央行在债券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机制已经到位。特朗普和英国的奈杰尔·法拉奇等民粹主义者已经开始攻击本国央行,提出削弱通胀防御能力的提案。 物价上涨不得人心——问问倒霉的乔·拜登就知道了——但它不需要政治支持就能推行。无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还是在2022年...

通胀数据引发美联储降息预期,美股上涨:市场综述

彭博 华尔街 相对平静, 因为符合预期的通胀数据增强了人们对美联储 9 月份将有降息空间的猜测,推动 股市 上涨, 短期债券收益率 下降。 标准普尔500指数 中几乎所有主要板块 均上涨,美国股市基准指数接近历史高点。尽管美国 国债最初的涨势 消退,但货币市场预计美联储下个月降息的可能性约为90%。对即将出台的政策举措更为敏感的 两年期国债收益率 下跌两个基点,至3.75%。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 ( 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类别)较6月份上涨0.3%。同比上涨3.1%。 除食品和能源商品外,商品价格涨幅温和。玩具、体育用品、家居用品及用品等受关税影响的商品类别价格有所上涨,但涨幅低于上月。 通胀数据为那些押注美联储最早下个月重启降息的人士提供了新的弹药,同时也缓解了人们对新关税可能引发持久价格压力的一些担忧。对股市而言,这加剧了由对人工智能的持续热情和强劲的企业盈利所推动的涨势。 尽管核心数据涨幅创下 1 月份以来的最快水平,但华尔街的许多人倾向于认为,随着通胀率下降,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这让投资者有理由增加风险。 美联储官员今年一直维持利率不变,希望弄清楚关税是否会导致持续通胀。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美联储双重政策使命的另一半——正显示出失去动力的迹象。 华尔街的反应: 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的 Neil Dutta 表示: 如果关税引发了通胀问题,那么总体通胀率应该正在加速上升。然而,由于名义经济增长依然低迷,整体通胀率的上升速度可能不如预期。对美联储而言,7月份的CPI数据很可能巩固其9月份降息的决心。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提前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行动呢?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的鸽派人士需要一步一个脚印。FOMC中有很多成员患有关税错乱综合症,预计今年不会降息。他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从不降息转变为提前采取大规模降息行动。尽可能把握机会,争取胜利。 eToro 的 Bret Kenwell: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两个主要指标息息相关:就业和通胀。如果两者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就像现在这样——美联储将被迫应对更大的风险。随着通胀上升,该委员会正面临困境,但考虑到就业市场对经济的重要性,当形势危急时,他们可能会采取必要措施来拯救就业市场。 今早CPI数据的反应令人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们现在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