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自2022年通用人工智能聊天系统(GPT)发布以来,美国股市市值已上涨21万亿美元。仅亚马逊、博通、Meta和英伟达等十家公司就贡献了55%的涨幅。所有这些公司都对人工智能充满热情,而且并非只有它们。今年亮起,IT投资热潮贡献了美国全部GDP增长;今年迄今为止,西方风险投资的大部分都流向了人工智能公司。 市场如此火爆,是因为许多人相信人工智能将改变经济。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的投资者最近认为,人工智能的规模将“与工业革命不相上下,甚至更大”。去年,资产管理公司Atreides Management的加文·贝克(Gavin Baker)在一期播客中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人物奋力追求技术破坏他们的公司带来的“迄今为止数千或数千的价值”,他们“正在竞相创造一个数字之神”。这种信念足以证明任何尝试都是合理的。 人工智能真的会变得像神一样吗?也许吧,但瑞银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迄今为止的收入“令人失望”。根据我们的推测,西方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从这项技术中获得的总收入目前为每年 500 亿美元。尽管此类收入增长迅速,但仍低于另一家银行摩根士丹利预测的 2.9 万亿美元全球新数据中心投资的2%——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能源成本。同时,收入转化为利润的程度还不明确。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结论是,95%的组织从生成人工智能投资中获得了“零回报”。 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人工智能投资是否已经变得非理性。对冲基金 Praetorian Capital,“环球电讯重生了”,该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大肆建设跨洲零部件。瑞银的另一份报告认为,“该领域的估值确实在亮红灯,几乎没有稀疏的空间”。私人投资公司 Apollo 的 Torsten Slok 指出,人工智能股票的估值比 1999 年的互联网股票高。就连 Open AI的老板、人工智能最狂热的传播者之一萨姆·奥尔特曼也敲响了警钟。“我们是否处于投资者整体对人工智能过度兴奋的阶段?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奥特曼及其同事还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现象:新出现时出现泡沫是正常的。“科技热情总是领先于科技现实,”另一家银行高盛的前分析师迈克尔·帕雷克(Michael Parekh)表示。“历史告诉我们,重大技术创新时期往往即将着眼于投机性泡沫,投资者对生产力的真正进步反应过度,”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2018年的一项学...
聚焦中美经济报道 Focus on us-china economic&financial report,中美贸易战跟踪,股市分析,宏观经济分析,A股美股港股,分享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找最新深度财经分析上【财税茶座 ,CSCZ.ORG】,一站在手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