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人工智能”的博文

人工智能能否帮助识别基金经理的技能?

FT:   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巨额资金目前每年高达 4000 亿美元,而人们对这一投资的质疑也接踵而至。 怀疑论者问道,这些投入最终能否收回,更不用说产生人工智能狂热分子所期望的神奇回报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到摩根大通总裁杰米·戴蒙,金融界领袖们都警告称,市场将出现突然回调。这会不会成为历史上非理性繁荣的极端案例之一? 你可能还记得,这句话是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互联网泡沫开始时创造的。后来,他改口说泡沫只有在泡沫发生后才能被发现。格林斯潘的修正主义观点忽略了这一点,即在任何泡沫中,总有一些精明的人能够预见泡沫的到来。例如,在 1929 年华尔街崩盘前夕,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警告说,“可怕的”崩盘即将来临。最近,美国基金管理公司 GMO 的联合创始人杰里米·格兰瑟姆曾预测日本泡沫破裂、互联网泡沫破灭和 2007-08 年金融危机。在英国,基金经理兼慈善家乔纳森·鲁弗在互联网泡沫破灭、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导致的市场暴跌期间为他的客户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这种反对的声音总是被那些声称“这次不同”的人淹没。 当今股市估值是否非理性,是一个判断问题。但投资者行为是否非理性,则是另一个问题。显然,自南海泡沫以来的所有市场狂热中,投机者都沉醉于不为人知的财富故事,并被错失良机(Fomo)所驱使。Fomo 虽不及狂热,但也并非完全非理性。更重要的是,在专业投资者主导市场的 21 世纪,他们身上正体现着一种自相矛盾且反常的理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养老基金等资产所有者将大量资金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主动型资产管理公司的传统职责是通过评估企业长期现金流产生的基本价值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委托代理问题。为了监督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所有者通常会将其与某个指数进行对比。 因此,如果管理者持有的上涨股票的权重低于指数,他们就会面临压力,不得不采取动量策略或趋势跟踪策略来提升短期业绩。因此,他们最终会成为上涨股票的后期买入者和下跌股票的卖出者,代价是长期业绩不佳。这有助​​于降低他们被解雇的风险,或者至少是被解雇得更早一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保罗·伍利 (Paul Woolley) 和迪米特里·瓦亚诺斯 (Dimitri Vayanos) 的研究表明,这种动量交易有助于解释主动型基金经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并助长了持续的估值过...

Nvidia 如何助力美国人工智能繁荣

WSJ: 增加;绿色向上三角形 向 OpenAI投资 1000 亿美元, 用于资助其历史性的数据中心建设,此举有助于重塑市场对这家初创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预期。这是这家芯片巨头惯用的伎俩。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 黄仁勋 曾多次试图利用投资者对英伟达未来的巨大信心,帮助加强公司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英伟达利用其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实力,通过与其顶级客户(包括云计算提供商 CoreWeave、竞争对手 芯片设计公司   英特尔 和 xAI)的交易、合作和投资,保持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这些交易凸显了英伟达前景中的一个问题,一些投资者称之为“循环性”。即该 公司采取措施, 通过支持初创企业和其他公司来提振或巩固其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然后,这些公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或新的流动资金来购买英伟达芯片。 根据NewStreet Research的分析,英伟达每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这家初创公司就将花费35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这种安排降低了英伟达尖端芯片的典型利润率,但确保了持续的需求,并为资金紧张的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了一条生命线。这实际上相当于给OpenAI打了折扣。  NewStreet 分析师表示,他们预计 Nvidia 将向 xAI 和其他“资金紧张”的参与者提供类似的交易。 仅周一 OpenAI 的声明就使英伟达的市值增加了近 1600 亿美元,巩固了其与这家人工智能时代领先软件公司的联系。这也有助于平息那些质疑 OpenAI 将如何支付 其近几个月来数十亿美元承诺的人士。 Nvidia 的投资相当于对 OpenAI 投下了巨大的信任票,OpenAI 的月用户数量已达到 7 亿,但仍在努力寻找盈利之路。  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去年秋天告诉投资者,到 2029 年,该公司预计将亏损 440 亿美元,而 2029 年该公司预计将实现首次盈利。这还是在 OpenAI 签署高昂的芯片采购和数据中心租赁协议之前,协议内容包括从 博通 和 甲骨文 等公司 购买芯片 和 租用数据中心 。  所有这些交易的共同点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Nvidia 正在将其品牌和财力借给规模较小的合作伙伴。 AI 高管们预计,这一关键进展将使 OpenAI 获得比以往更便宜的资金来源。过去,当 OpenAI 需要使用数千块英伟...

金融时报:中国禁止购买英伟达芯片

  随着北京加大力度推动国内产业发展并与美国竞争,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已禁止国内最大的科技公司购买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 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CAC) 本周要求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停止对 Nvidia 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产品 RTX Pro 6000D 的测试和订单。 知情人士称,已有多家公司表示将订购数万台 RTX Pro 6000D,并已开始与 Nvidia 的服务器供应商进行测试和验证工作。 知情人士补充说,在收到CAC命令后,这些公司已告知其供应商停止这项工作。 此次禁令超越了 监管机构此前 针对H20芯片的指导意见。H20是英伟达另一款仅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芯片,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此前,中国监管机构得出结论,国产芯片的性能已与英伟达在中国使用的芯片相当。 北京正在向中国科技公司施压,要求它们推动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以便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与美国竞争。 “现在的信息非常明确,”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表示。“此前,人们曾希望,如果地缘政治局势改善,英伟达的供应将恢复。现在,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构建国内系统。” 在美国前总统乔·拜登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其最强大的产品后,英伟达 开始生产针对中国市场的芯片,以遏制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监管机构最近召集了华为和寒武纪等国内芯片制造商,以及同样生产自己的半导体的阿里巴巴和搜索引擎巨头百度,要求他们报告其产品与英伟达中国芯片的比较情况。 该人士补充说,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出口管制允许的英伟达产品的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上个月报道称,中国芯片制造商计划 明年将 全国人工智能处理器的总产量提高两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高层的共识是,国内供应足以满足需求,而无需购买英伟达芯片。” 今年 7 月,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访问北京期间推出了 RTX Pro 6000D,当时这家美国公司还表示,华盛顿正在放宽此前对 H20 芯片的禁令。 据英国《金融时报》上月报道, 包括国家网信办在内的中国监管机构已警告科技公司不要购买英伟达的 H20,并要求它们 提供购买英伟达 H20 而非国产产品的合理性。 该公司表示,RTX Pro 6000D 可用于自动化制造,这是 Nvidia 获准在中国大量销售的最后一款产...

中国科技巨头为何大举投资人工智能领域

 BBG: 中国科技行业的公司一直在 筹集数十亿美元 的资金来提升其人工智能能力和其他数字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和 百度公司 引领了债券发行热潮,   仅 9 月份就筹集了超过 50 亿美元的资金。 自 2022 年 OpenAI 的 ChatGPT 平台向公众发布以来,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一直在增长。但今年的融资热潮加速,尤其是在中国的 DeepSeek 以其突破性的低成本模式 颠覆了整个行业并挑战了美国科技霸主地位之后。 随着竞争加剧,中国科技巨头以及Meta Platforms Inc. 和 微软公司 等美国同行 正在投入前所未有的资金开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变经济,甚至影响世界地缘政治平衡。 中国科技巨头为何要融资? 考虑到所需的计算能力、工程人才和基础设施,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是一项昂贵的工作。 中国科技巨头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来大力扩张人工智能领域,他们不仅瞄准自动驾驶等较新的应用,还希望增强从广告到游戏和内容等现有业务。 据彭博行业研究显示 ,到 2025 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 京东 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服务上的资本支出总额可能超过 320 亿美元。 相比 2023 年略低于 130 亿美元的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 阿里巴巴走在了前列,计划 未来三年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 投资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530亿美元)。在经历了多年监管审查重创互联网业务后,阿里巴巴正逐步 复苏 ,并致力于开发能够匹敌人类认知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这被认为是许多科技公司的终极目标。 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在快速开发人工智能模型和服务,包括腾讯的混元和百度的Ernie。随着中国寻求减少对美国先进半导体的依赖,他们也在探索人工智能芯片等新领域。 为什么现在突然掀起融资热潮? 中国科技巨头正利用低廉的借贷成本,以及投资者在全球降息预期周期到来之前锁定相对高收益率固定收益资产的意愿。由于这些公司的股价近几个月上涨,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心相对较高。 中国科技巨头今年大幅上涨 事实证明,外卖领域的价格战对京东和美团的股价造成了巨大损失 资料来源:彭博社 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 16 日,并根据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百分比升值进行标准化。 涌入债券市场的热潮也与中国规模超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