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投资学习”的博文

投资者警告全球市场进入财政主导新时代

金融时报报道: 投资者警告称,大型经济体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财政主导”时期,各国央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人为地维持低利率,以抵消创纪录的政府借贷成本。 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敦促美联储大幅降息 , 以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偿还费用。 但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表示,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政府债务负担和借贷成本上升也使 央行 面临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放松货币政策,比如放缓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计划。 哈佛大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戈夫表示,政府债务和成本增加的结合“为世界各国政府向央行施压降低利率创造了巨大的政治激励”。 尽管美国政府与美联储的明显对抗引人注目,但政府支出推动的全球长期借贷成本飙升,已使其他央行面临市场压力,要求其调整政策以抑制收益率上升。 罗戈夫补充道:“我们已经进入了财政主导的新时代。” 在美国,分析师表示,目前短期利率(主要由央行政策决定)与更受市场驱动的长期借贷成本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担忧,即货币政策将维持在比控制消费者价格所需的更宽松的水平。 由于降息预期导致短期收益率下降,两年期和 3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达到 2022 年初以来的最大水平。 在英国,长期借贷成本尤其高,30年期英国政府债券收益率为5.6%,接近25年来的最高水平,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约为4.9%。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师强调了上周美国 通胀数据 的影响,此前特朗普再次对美联储主席杰伊·鲍威尔发起攻击。由于投资者巩固了对降息的押注,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当日下跌0.02个百分点,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则上涨0.04个百分点。 凯投宏观分析师指出:“这是对一份相对平静的数据发布的不同寻常的反应”,并表示这暗示“如果鲍威尔真的被免职,或者白宫采取其他措施对货币政策施加更多控制,特别是提名一位被视为总统傀儡的新美联储主席,将会发生什么”。 皇家伦敦资产管理公司多元资产投资主管特雷弗·格里瑟姆表示,白宫内部人士史蒂芬·米兰 被临时 任命 为美联储理事 ,预计将推动降息,这表明“美国财政主导的风险正在增大”。  麦格理集团全球利率策略师蒂埃里·维兹曼 (Thierry Wizman) 表示,有迹象表明存在“财政俘获交易”,并指出期货市场预计到明年年底将有五次四分之一...

赞扬复杂的投资策略

 经济学人: 奥卡姆 剃刀 是社会科学的基石,对金融经济学家来说,它几乎是信条。该原则以14世纪的僧侣奥卡姆的威廉命名。它认为,对任何现象来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如今,金融分析师们对“过度拟合”深感担忧:他们构建的模型凭借其复杂性,能够很好地映射到现有数据,但对未来的预测却很差。然而,如今奥卡姆正面临审判。新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型机器学习模型而言,简约性被高估了,复杂性或许才是王道。如果真是这样,现代投资方法将被颠覆。 这场争论始于2021年,当时耶鲁大学的布莱恩·凯利(Bryan Kelly)和周康英(Kangying Zhou)以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塞米翁·马拉默德(Semyon Malamud)发表了《复杂性在回报预测中的优势》。在一篇论文中,凯利先生和他的合著者使用一个包含12000个独立“参数”(或称设置)的模型,仅分析了12个月的数据。使用如此多的参数——这与奥卡姆剃刀原理的设想相反——传统上被认为会增加过度拟合的风险。然而,事实上,这种复杂性似乎有助于该模型预测未来。论文作者问道,奥卡姆剃刀原理是否就是奥卡姆的失误? 这是一场学术辩论,但其结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凯利先生同时也是量化对冲基金 AQR 的投资组合经理。该公司曾以使用比同行更传统、更简约的方法而闻名。但现在,它正在拥抱复杂性带来的明显好处。凯利先生认为,研究人员担心数据过度拟合,却对数据拟合不足的担忧太少了。 利用小数据集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可能带来巨大的利润。许多金融研究受制于样本量小和实验难度。收集更多数据通常需要等待,而且在某些领域,数据极其稀缺。在研究市场崩溃、银行挤兑和主权债务违约等极端事件时,研究人员通常只有现代历史上几个例子。寻求优势的对冲基金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另类数据,从中国铁路交通的卫星图像到从社交媒体上抓取的投资者情绪数据。 最近,关于复杂性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凯利先生和他的合著者们面临着一连串的质疑。牛津大学的阿尔瓦罗·卡特亚(Álvaro Cartea)、金琪(Qi Jin)和史元涛(Yuantao Shi)认为,如果使用的数据收集不善、存在错误或其他噪声,复杂性的优势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芝加哥大学的斯蒂芬·纳格尔(Stefan Nagel)认为,对于非常小的数据集,所谓的复杂模型实际上模拟的是动量交易策略,它们的成功只是“幸运的巧合”。凯利先生和马拉默...

经济学家的人生重大决策指南

 经济学家: 又到了年度体检的时间了 。 在候诊室里翻阅着那些破烂不堪的世界顶级出版物(你知道印尼正处于十字路口吗?)感觉像是过了很久一样,你的名字终于被叫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专业人士在等你,只是这次房间里弥漫着的不是消毒水的味道,而是白板笔溶剂的味道。角落里,遮羞布后面没有折叠床,而是一台彭博终端,随着市场波动闪烁着绿光或红光。现在,经济学家就要见你了。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一位不太谦逊的经济学家,他写道,经济学家的行为举止应该让公众认为他们是“谦逊、能干的人”,就像牙医一样。他写道,如果他们能让公众认为这个职业与身穿白大褂的同行处于同等水平,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凯恩斯更多地指的是关于如何管理经济的技术官僚共识,而不是医疗专业人士提供的那种个性化护理和关注。但如果这个行业认真对待他的想法,又会怎样呢?去拜访一下经济学家,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吗? 抵达后,第一个问题似乎是:问题到底是什么:收入还是幸福?好消息是,更多的钱应该会让你更快乐。尽管经济学家曾经担心,高收入带来的情感幸福感会在某个临界点达到稳定状态——2010 年的一项研究将收入提高到 7.5 万美元(今天为 11 万美元)时就会达到稳定状态——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修·基林斯沃思 (Matthew Killingsworth) 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他发现,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所有人的幸福感通常都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这种趋势没有上限。因此,现代经济研究证实了英国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 (Kingsley Amis) 写道的“美好的事物比糟糕的事物更美好的方式无穷无尽”是正确的。但即使存在一个更多的钱并不能让人更快乐的临界点,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病人仍然会从其他与幸福无关的方面获得更多收入中受益。经济学家最好关注有形的事物,而将超验的事物留给牧师。 对于许多病人,经济学家可能会看一眼他们的图表,然后啧啧称奇:“我不会从这里开始。” 一个人的出生地对其人生结果影响最大。世界上 83% 的人口生活在非富裕国家,手气不佳。至少解决办法很简单:如果可以,就搬走。移民的回报非常高。2016 年,时任全球发展中心的迈克尔·克莱门斯、世界银行的克劳迪奥·蒙特内格罗和时任哈佛大学的兰特·普里切特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了一位典型的 30 岁、受过中学教育的男性从贫穷国...

获胜的股票总是占主导地位——但从来没有像这样

 彭博: 超大市值带来超大表现 股市的波动范围总是很窄。近年来,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文章之一《 股票表现优于国库券吗?》(Do Stock Pay Over Pay Over Treasury Bills?) 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亨德里克·贝森宾德(Hendrik Bessembinder)撰写,文章发现,在过去的90年里: 仅 86 只股票就创造了 16 万亿美元的财富,占股市总额的一半......所有财富创造都可以归因于表现最好的一千只股票,而其余 96% 的股票总和与一个月期国库券相匹配。 一项 涵盖1990年至2020年三十年的后续研究 发现,6.4万只上市公司股票中超过一半的回报落后于一个月期国库券。资本主义一直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几家巨头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其他公司则只能勉强维持银行账户上的收益。这对经济来说未必是坏事,因为任何时候都会有几家公司业绩暴涨。对投资者来说也并非坏事:只要他们分散投资,就能持有几只大赢家,并获得远超国库券的回报。 然而,这却带来了一个两难境地。投资者要么选择:1)加倍努力寻找赢家,全力以赴,并希望获得远超标普500指数的表现;要么选择;2)避免过度集中投资可能错失赢家的风险,转而投资市值加权指数基金。历史经验表明,即使算上那些表现不佳的基金,你的回报也会相当可观。然而,对于主动管理行业来说,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数人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这很重要,因为一直以来都较为狭窄的美国股市现在比以往狭窄得多,这让任何理财人士都举步维艰。如果不避开人工智能热潮中受益最大的七大科技平台,就很难偏离指数。 对苹果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好日子。该公司宣布计划将生产迁回美国,此举将有助于其避免 新征收的100%芯片进口关税 。彭博 七大 指数也因此创下历史新高。目前,该指数已超过1月份 DeepSeek冲击 前的水平,当时,受中国新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影响,人工智能类股遭到抛售。自那以后,该指数也最终超越了市场其他板块。 DeepSeek 深跌 自 DeepSeek Day 以来,美股七侠一直击败其他对手 资料来源:彭博社 截至 2025 年 1 月 24 日(DeepSeek 日),数据已按因子 100 进行归一化 自 DeepSeek 冲击以来,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仍然领先于大盘,这主要归功于美元疲软: 七雄仍需弥补 资料来源:彭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