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经济学”的博文

经济学家们对所有事情的看法都不一致。不是吗?

当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解雇美国劳工统计学家埃里卡·麦肯塔弗时 ,他取得了一件据称罕见的成就:他让经济学家们团结起来。芝加哥大学克拉克全球市场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学科所有最杰出的从业者都一致认为,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存在偏见。 纵观历史,经济学家之间分歧颇大。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与重商主义者交锋;20世纪中期,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者对峙。近几十年来,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的拥护者与行为主义者对峙。有时,争议仅限于学术界;但通常情况下,它们会蔓延到公共领域,引发关于最低工资、债务可持续性和货币政策规则的争论。 据说萧伯纳曾开玩笑说,就算把所有经济学家都首尾相连,也得不到一个结论。温斯顿·丘吉尔则建议,如果你想对某件事听取两种意见,就应该把两位经济学家安排在一个房间里。然而,特朗普时代却带来了看似前所未有的团结。白宫的每一条新指令都会激起这个以分裂著称的行业的集体愤怒。 自2011年以来,克拉克中心就加密货币、水力压裂和不平等等热门话题对经济学家进行了民意调查。有些问题,例如有关美国劳工统计局调查的问题,可能看似简单明了;但其他问题则更为棘手。最近的调查询问了对俄罗斯制裁的有效性、外援能否促进GDP增长以及气候变化是否威胁金融稳定。尽管特朗普先生在诸多问题上激发了共识,但即使在他上任之前,经济学家们也比他们被讽刺的形象所展现的更加团结。在超过四分之一的问题上,持某一观点的受访者与其他方向的倾向相同;在大多数问题上,超过十分之九的受访者是志同道合的。 几乎在每一个关于贸易政策的问题上——无论是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还是与中国的贸易是否让美国人受益——经济学家都会捍卫自由贸易。他们中没有人认同“提高进口关税……以鼓励生产商(在美国)生产……是个好主意”的说法;只有少数人认为此类工具能够显著影响贸易逆差。税收是另一个热点问题,但其引发的争议比预期的要少。庇古税很受欢迎;拉弗曲线则不然。很少有经济学家认为,延续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减税政策能够显著提振GDP;大多数人认为,将最高边际税率恢复到39.6%不会阻碍经济增长。 商定的声明清单读起来确实常常像是总统斥责的目录:拒绝接种疫苗会带来外部影响;将货币政策政治化是愚蠢的;主权财富基金和战略加密货币储备毫无用处;禁止高技能移民将削弱美国的研发领导地位,迫使企业流向海外,损害普通工人的利益,对促进就业也无能为力。 特朗普...

在战争中,激励比勇气更重要

 经济学人: 在 所有人类 活动中,战争是最不理性的。它耗费巨资,从 苏丹的杀戮场到 加沙 的隧道,战争传播死亡和苦难 。战争往往源于个人的傲慢或盲目的爱国热情:比如 拿破仑 入侵俄国,或者日本在 1941 年决定挑起与一个它不可能打败的超级大国的战争。因此,你或许会认为经济学——一门与理性利己主义相关的学科——对此无话可说。但你错了, 《经济学人》 前作家、偶尔撰稿的邓肯·韦尔登在《鲜血与财富》一书中指出。 经济学家和士兵一样,对激励机制考虑颇多。15世纪,意大利城市雇佣雇佣兵作战时,雇佣兵队长(  condottieri )会设计一套复杂的佯攻和撤退策略,以扰乱敌人的平衡。至少,他们声称自己是这么做的。尽管他们一本正经地引用罗马和希腊的军事史来为自己的行动辩护,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想逃避战斗。无论怎样,他们都能得到报酬,就像对方雇佣的士兵一样。他们心照不宣地不断战斗,从而变得富有。有些人甚至挥霍金钱进行炫耀性消费,例如购买 列奥纳多·达·芬奇 的画作,从而为文艺复兴提供了资金。 有时军事战略看似不合理,实则不然。想想法国不愿采用长弓的例子。1415年,英国长弓手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屠杀了规模远超其数的法国军队。法国人本应预见到这一幕,因为69年前,英国人在克雷西战役中也使出了同样的招数。长弓难以掌握,但熟练的弓箭手可以在弩手射出一发子弹的时间内射出六发。英国国王要求其男性臣民每周练习射箭。相比之下,法国国王则不鼓励这种做法。 事实上,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失败的人被称为“疯子查理”。但韦尔登先生认为,他的“不使用长弓”政策相当明智。法国局势动荡。国王们更担心的是内部威胁,而不是外部威胁。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大批农民用他们自己就能轻松制造的武器屠杀骑马的骑士。在英格兰,君主制更加稳固(至少在玫瑰战争之前),因此国王们更青睐能够帮助他们赢得对外战争的武器。 激励机制在其他类型的冲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8世纪的 海盗 也热衷于避免战斗。这不仅危险,还可能让他们试图夺取的船只沉没,让所有八枚金币都沉入深海。他们威胁要屠杀抵抗的船员,但会饶恕那些不战而降的船员。为了清晰地传达这一信息,克服语言障碍,他们采用了海盗旗——这是早期有效的全球品牌推广的典范。 在民间神话中,胜利取决于神话创造者所属民族的非凡勇气和技能。韦尔登先生提供了更令人信服的解释。例如, 维京人 之...

工厂工作被高估了,以下是未来的工作——美国陷入工业幻想

经济学人: 特朗普派人士一致认为:美国需要工厂。总统们对工人们如何“痛苦地看着外国领导人偷走了我们的工作,外国骗子洗劫了我们的工厂,外国拾荒者撕碎了我们曾经美好的美国梦”。他的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关税将“填满所有半空的工厂”。商务部长华霍德·卢特尼克发表了最滑稽的言论:“数以百万计的人用小螺丝制造iPhone——这种事美国即将来临。” 川普主义者们一致认为:美国需要工厂。总统描述了工人们如何“痛苦地看着外国领导人窃取我们的工作,外国骗子洗劫我们的工厂,外国投机者撕裂了我们曾经美好的美国梦”。他的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表示,关税将“填满所有半空的工厂”。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则提出了最漫画式的说辞:“数百万数百万的人拧着小螺丝制造 iPhone——这种事情将回到美国。” 多年来,政治家和一些经济学家将制造业的长期衰退与工资停滞、城镇空心化甚至阿片类药物危机联系起来。仅在 2000 年代,美国就失去了近 600 万个工厂工作岗位。这类工作通常为高中毕业生提供了一条通向稳定、安稳富裕生活的道路。它支撑了整个城市,让匹兹堡赢得了“钢铁之城”的绰号,阿克伦则被称为“世界橡胶之都”。因此,各党派政治家都希望这些工作岗位回归,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乔·拜登总统与他的前任有着相同的梦想,尽管他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这究竟是在哪里写着”,他问道,“我们不能再次成为世界制造业之都?” 图表:《经济学人》 曾经的工作岗位一去不复返 然而,问题在于:即使工业回归,旧有的工作岗位也不会回来。制造业现在用更少的人力生产出比过去更多的产品——这种转变就像农业所经历的那样。在美国福特主义鼎盛时期曾吸引大批人涌向工厂大门的、易于获得的、中产阶级类型的工作已经几乎消失了。根据我们的分析,与 1970 年代制造业工作最相似的,并非自动化和资本密集型工厂里的工作,而是电工、机械师或警察等职业。所有这些都为没有大学学位的人提供了体面的工资。 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1970 年代,近四分之一的美国工人受雇于制造业,而如今,这一比例不到十分之一。此外,一半的“制造业”工作是支持性岗位,如人力资源和营销,或专业性岗位,如设计和工程。实际在工厂车间劳作的美国工人不到 4%。美国并非独一无二。即使是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些在制成品方面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此类就业份额也持续下降。中国在 2013 年至 2...

传播宏观经济福音的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逝世,享年81岁

  彭博: 斯坦利·费希尔 (Stanley Fischer)逝世,享年81岁。他是一位宏观经济学教授和实践者,曾协助指导以色列和美国两国的央行,并指导了年轻一代的经济决策者。 以色列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于周六去世,并对此表示哀悼。 菲舍尔,绰号斯坦,曾任以色列银行行长八年,后于 2014 年至 2017 年担任美联储副主席。他的履历还包括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任职,以及担任纽约花旗集团副董事长。 他所教授和指导过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包括 后来成为美联储主席并称费希尔为其导师的 本·伯南克 、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意大利总理 马里奥·德拉吉、 比尔·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 劳伦斯·萨默斯、 乔治·W·布什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 格雷格·曼昆、2023 年被任命为日本央行行长的 上田和 夫以及两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和 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 。 无数大学本科生正是通过《宏观经济学》 这本教科书认识了这门沉闷的学科 。这本教科书是费希尔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鲁迪·多恩布什于1978年编写的。该书的第13版于2018年出版。 布兰查德在 2023 年 这样评价费希尔 :“很难想象还有哪位在世的宏观经济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学生和政策决策,对世界各地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如此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费希尔和布兰查德 合著了   《宏观经济学讲义》 ,出版于 1989 年。 菲舍尔曾多次被派往世界各地解决经济危机,他从自己与危机国家打交道的亲身经历中汲取了学术教训。 这一模式始于1983年,当时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邀请费希尔加入一个美以联合专家小组,帮助以色列扭转长期增长疲软、通胀率高达三位数以及外汇储备不断下降的局面。他们的努力 最终促成了 1985年一项经济稳定计划的出台,该计划将大幅削减政府补贴、固定汇率、紧缩货币政策以及工资和价格管制相结合——至关重要的是,随后美国提供了一项为期两年、总额达1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 这标志着菲舍尔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二号人物的序幕。IMF是经济危机国家的最后贷款机构。从1994年起,菲舍尔走遍全球,帮助解决墨西哥、俄罗斯、巴西、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国相互关联的金融危机。他的角色意味着,他 经常盖过 其上司、IMF总裁 米歇尔·康德苏的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