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投资理财”的博文

赞比亚铜矿产量创历史新高,市场火爆

 BBG: 赞比亚今年的铜产量有望创下纪录,在铜价飙升、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巩固其作为全球主要供应国的地位。 今年,大型矿场接连发生事故和停产,导致铜供应紧张,并推动铜价上涨逾20%。赞比亚是少数几个铜产量持续增长的国家之一。如果赞比亚能够在竞争对手陷入困境之际实现这一目标,这个资金紧张的国家将有望获得巨额利润。 赞比亚计划抓住机遇,扩大产量。包括巴里克黄金矿业公司、第一量子矿业有限公司和中矿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正投资约100亿美元提高产量。即将于8月竞选连任的总统 哈凯恩德·希奇莱马 将铜矿的快速增长作为其竞选纲领的核心,目标是到下一个十年初将铜矿年产量提高到300万吨。这将是目前产量的三倍多。 “我们相信大胆的目标,”总统财政和投资特别助理吉托·卡永巴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决心实现这一里程碑。” 全球工业和交通电气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加,将进一步支撑铜需求的增长。铜在电网、电池和建筑领域的应用,使其在能源转型中具有战略关键作用。 铜价接近历史高点,包括高盛在内的银行预计,随着市场在本十年后期进入供应短缺,铜价将进一步上涨。该银行在10月6日的报告中将其2026年的预测上调了5%。这意味着赞比亚的生产商若能增加产量,将有难得的机会利用更高的价格来提升利润。 此次上涨主要源于一系列供应冲击。今年早些时候,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座大型铜矿发生洪水, 智利遭遇 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矿井坍塌事故。上个月,全球第二大铜矿发生泥石流,导致运营商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大幅下调了今年和明年的产量预期。本周,泰克资源有限公司(Teck Resources Ltd.)下调了 其位于智利的旗舰铜矿的 产量预期。 赞比亚是非洲第二大铜生产国,仅次于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彭博社的计算显示,矿业公司已宣布超过10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到2030年代,该国年产量将增加约120万吨,而去年的产量为82.1万吨。 目前正在进行的最大项目是斥资20亿美元扩建巴里克位于刚果边境附近的卢姆瓦纳矿——这是这家黄金生产商进军铜矿的核心项目。一旦项目于2028年完工,如果目前的市场水平保持不变,巴里克预计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彭博社8月份到访时,管理层表示,这项工程的进展略微提前于计划。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旨在通过将多个现有矿坑炸成一...

为市场崩盘做好准备

 金融时报: 市场中诸多明显的负面因素并未持续。这意味着,今年最后几个月或许是时候为市场融涨做好准备了。 从美国到法国,再到现在的日本,基金经理们对债务可持续性、高风险市场非理性繁荣等各方面都越来越感到担忧。然而,市场走势与4月份美国关税冲击以来的走势如出一辙:股市高涨、公司债火爆,资金涌入私人市场,所有这些都源于人们对通货紧缩仙女将持续压低美国利率的强烈信念。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就加入他们,甚至谨慎的投资者也纷纷加入其中。 “客户会问,现在还有泡沫吗?”富达国际驻伦敦的投资组合经理迈克·里德尔说。“是的,看起来确实有泡沫,但这种情况或许还能持续两年……这种疯狂何时会结束,真的很难回答。” 然而,识别风险并不难,如果这些风险集中在三个关键领域之一,也不足为奇。其中最明显的或许是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目前,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支撑了巨大的市场——无论是在公开市场还是私募市场——并且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了令人不安的很大一部分。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美国可能已经陷入衰退。投资者现在公开质疑这是否构成泡沫。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甚至一本正经地辩称,确实如此,但这是一种“ 好的 ”泡沫。他最好记住,所有泡沫最终都会破裂。 第二是信用利差难以承受的紧缩。就在股市不断上涨之际——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迄今已上涨15%,自4月低谷以来已上涨近40%——投资者习惯于购买公司债而非政府债券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几乎消失了。用美国银行的话来说,近几个月来,投资者对这类资产的看涨情绪“激增”,这意味着“回调风险正在上升”。市场确实没有犯错的余地,这使得 近期与私人债务市场相关的失败 更加令人担忧。如果出现回调,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制度和政治规范的持续衰落。美国过于富裕,在全球金融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不可能被视为新兴市场,但它的行事方式确实像一个新兴市场,而且“Maga”对美联储的全面接管甚至还没有完成。 目前,市场对美国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凭借其主导储备货币地位而享有过高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认为就业市场正在动荡,美联储或许无论如何都需要降息。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没什么问题,但最大的风险是通胀死灰复燃,这已经体现在 美国消费者价格 上。任何阻止央行降息的举措都会抑制这种繁荣,迫使债券价格下跌,借贷成本上升。关...

光速交易的“平凡经济学” ——唐纳德·麦肯齐教授谈高频交易

 FT: 高频交易公司掌控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但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家唐纳德·麦肯齐认为,它们目前的主导地位并非不可避免。 向社会学家询问高频交易似乎有些奇怪,但麦肯齐教授的专长是科学技术及其如何塑造世界。他尤其对 核导弹制导系统 和 金融模型 等“世俗经济学”着迷。多年前,他深入研究了超快算法交易机构,并最终撰写了 《光速交易》(Trading at the Speed of Light) ,该书于2021年出版。 借着 MainFT 精彩的“华尔街新巨头” 系列节目 ,FTAV 采访了他,深入了解 Citadel Securities 和 Jump Trading 等公司如何运用技术和实体系统来改变金融市场。以下文字记录已编辑,以求简洁明了。 FTAV :在 《光速交易》一书中, 您把高频交易 (HFT) 描述为既像爱因斯坦又很平凡。您这是什么意思? DM :爱因斯坦特征是由于 HFT 足够快,因此爱因斯坦的假设(即信号传播的最大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成为 HFT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金融时,日常的琐事很重要。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关注金钱的日常来源。在汤姆·沃尔夫的《 虚荣的篝火》 中,有人问,爸爸是做什么的?孩子的妈妈说,生日聚会上,蛋糕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盘子里掉下了一些碎屑……爸爸会把这些碎屑捡起来。金融领域的很多工作都有这样的特点。  高频交易的运作方式大致相同。大多数高频交易规模较小——有时仅涉及100股,这使得每笔交易的平均利润微乎其微。高频交易只有在交易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才能盈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公司如此关注费用和成本。 FTAV :请告诉我有关 HFT 的基础设施以及大公司为获取利润而参与的“速度竞赛”的情况。  DM :高频交易公司都必须考虑距离测地线(地球表面交易所数据中心与自身服务器之间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因此,许多公司都在争相将微波塔尽可能靠近测地线。  但这里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频率越高,链路就越容易受到“雨衰”的影响[“雨滴具有导电性,因此它们会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电磁场会消耗能量来移动水滴内部的电子,从而削弱自身的性能,”正如麦肯齐在书中的一位受访者所解释的那样]。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信号从一个数据中心传输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因为任何一个数据中心的交易都会受...

乐观情绪升温,中国股市创2018年以来最佳月度表现

  受人工智能乐观情绪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以及政策支持预期 推动,中国股市有望创下 2018 年以来最佳月度涨幅。 MSCI中国 指数 9月份上涨近9%,连续第五个月上涨。自4月份触底以来,该基准指数已上涨约40%,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和MSCI亚洲指数在关税引发的抛售后的反弹幅度。 近期股市上涨引发了全球基金的“害怕错过”(FOMO)情绪,它们正在重返这个曾经被认为 风险 过高的市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芯片和其他关键技术领域的进步,凸显了该国的工业实力,并让投资者重新燃起信心。工业利润的大幅增长也让人们燃起了 希望 ,认为中国政府应对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的举措正在取得成效。 然而,估值担忧 可能会减缓此后的上涨步伐。MSCI明晟中国指数目前的市盈率为13倍,高于11倍左右的五年平均水平。该比率仍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3倍。中国经济也依然疲软,制造业活动萎缩已持续 六个月 。 不过,投资者目前仍渴望抓住这波上涨行情。上周,追踪富时中国A50指数的ETF看涨 押注 攀升至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大量本月到期的期权交易成交。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8,8月份为49.4。 目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的黄金周假期上,人们关注的焦点是 消费数据 ,以衡量国内需求的强劲程度。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即将于10月召开的中共 十四中全会 ,以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试图从中判断政府未来的政策方向。

金融泡沫的发生频率比你想象的要低

 WSJ: 然而,纵观1790年以来的历次金融泡沫,我们发现泡沫比公众所想象的要罕见得多——而且未必全然是坏事。泡沫有时为人类世界观的重大调整奠定基础,颠覆对于商业可能性与局限性的固有认知。有时候,泡沫更会重塑社会本身,因为投资者的资金会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改变世界。 在我对全球股市逾一个世纪回报率的研究中,我考察了泡沫的发生频率。我将泡沫定义为股价快速翻倍后,在随后一年或五年内回吐全部涨幅甚至出现更大幅度下跌的行情。纵观所有可能的五年期,其中仅有不到0.5%发生了泡沫。 但在人们的认知里,泡沫的发生频率并没有那么低。我与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和达索尔·金(Dasol Kim)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我们在过去25年里对美国投资者进行月度调查,询问他们对市场崩盘的预期。通常情况下,受访者会认为,未来六个月发生灾难性崩盘的概率为10%至20%——远高于历史数据所显示的发生概率。(当然,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就发生在我们取样期间,这场危机难免让大多数精打细算的人感到恐惧。) 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些大灾大难般的暴跌日。但数量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自1887年以来,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超过10%的情况仅出现过四次——其中两次发生在1929年大崩盘期间。 美国股市泡沫和大崩盘的故事或许让人以为股市险象环生,如果不是专家,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最好离股市远一些。然而,投资者最大的谬误之一正是执着于零星的戏剧性历史片段,却忽视了其间漫长的稳定期:股市在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持续积累稳健的收益。统计学家会告诉你,数据样本越小,预测的可靠性就越低——尤其是在样本因有趣而被刻意挑选出来时。 事实上,研究者发现,自1900年以来,即便经历了1929年股市崩盘、大萧条、1987年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单日逾20%的暴跌、互联网泡沫破裂及新冠疫情引发的大跌,那些坚持配置全球市场多元化股票投资组合的美国长期投资者仍能获得9.5%左右的年化收益。 美国股市的第一次泡沫 美国历史上首次股市泡沫的发生时间比这些有名的崩盘事件要早得多——事实上,它发生在距1929年股市大崩盘近200年之前。 这场泡沫与当时还属于法国领地的路易斯安那有关。法国王室特许成立了一家公司来开发这片广袤的土地。这家公司名为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又叫密西西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