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中国企业”的博文

中国品牌正在席卷全球

  经济学人: 中国品牌正在席卷全球   从快餐到电子游戏,新锐品牌正崭露头角   若问西方人成功的中国消费品品牌案例,直到不久前多数人仍会语塞。尽管中国是世界头号制造大国,但在富有想象力的本土零售品牌和产品方面长期落后——即便其工厂为外国企业生产着海量商品。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改变。创新的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球消费者与投资者都将受益。   从斯德哥尔摩到悉尼,街头无声滑过的电动车越来越可能产自中国。蜜雪冰城已超越麦当劳成为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快餐连锁,正与美团共同进军南美市场。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计划到2027年底在海外(主要东南亚)开设至少1300家门店,而几年前其海外布局几乎为零。潮玩品牌泡泡玛特打造的九齿咧嘴Labubu玩偶引发堪比迪士尼的热潮,粉丝包括蕾哈娜和贝克汉姆。   图表:《经济学人》   西方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商品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这些产品多为外资企业设计代工。近年Shein、Temu等电商通过平价商品赢得市场,同时淡化其中国背景。长期以来,中国品牌被视为低质、缺乏创意且受不当补贴,食品安全与劳工丑闻更强化了这种印象。   新生代企业正在颠覆这些成见。许多品牌积极彰显文化根源:霸王茶姬的LOGO是京剧旦角头饰(品牌名源自京剧《霸王别姬》);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材于16世纪小说《西游记》。这些品牌在品质与价格上同时展开竞争:霸王茶姬饮品价格可比肩星巴克,中国电动车兼具低价与炫酷娱乐系统,泡泡玛特玩偶售价高达835美元。   过去中国企业靠廉价仿制西方产品取胜,如今正积累自有知识产权。尽管官媒盛赞Labubu,政府对这些新消费企业(除电动车企外)几无补贴。事实上,肩负"科技超美"使命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其并不友好——过去两年消费企业仅占内地IPO融资额的3%,芯片企业融资额是其五倍。   中国消费品牌的崛起令全球消费者受益,投资者也应欢迎这些迷人玩偶和红豆冰淇淋。因安全顾虑,投资中国科技企业长期面临政治障碍(如深度求索若IPO,美国投资者恐难参与),但手袋与热饮不存在这类问题——即便4月贸易战重燃,霸王茶姬仍在纽约募资4亿美元推进全球化。更多品牌选择香港上市或正筹备。 ...

中国化妆品品牌正在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彭博: 今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考虑对TikTok实施法律禁令,这对社交媒体平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法官裁定支持禁令(导致该应用在美国暂时下架)之前,估计已有200万TikTok用户转而使用中国应用小红书(又名RedNote)。对于许多注重美妆的用户来说,他们的发现令人大开眼界。 “我发现RedNote有很多美国用户没有用到的美妆秘诀,”芝加哥TikTok创作者Hailey Laine说道。她于今年1月加入小红书,至今仍在使用这两款应用——RedNote用于寻找美妆灵感,TikTok则用于发布分享。今年1月,Laine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她使用蜜粉和亮粉色腮红,重现了中国美妆博主们流行的单色妆容,获得了30万个赞和230万次观看。 Florasis 唇膏。图片来源:Florasis 这种曝光度对Judydoll等所谓的中国美妆品牌来说是一大利好。Judydoll 于 2017 年在中国创立,并于 2021 年进军亚洲各地零售市场。Judydoll 的母公司Joy Group Ltd.的集团战略总监 Stefan Huang 表示,Judydoll 的总销售额从 2023 年的 2.32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3.45 亿美元。2024 年,海外零售额增长了 400%,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 Shopee 和 TikTok Shop 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线上渠道。该公司拒绝提供海外销售的具体数据。黄先生表示,社交媒体“对我们建立信誉有很大帮助”。 该品牌售价 17 美元的高光修容盘已成为数百个 TikTok 视频中“抖音妆容”(以该视频应用的中文版命名)的必备单品。这些妆容包括瓷白肤色、玫瑰色的脸颊和嘴唇,以及纤细的黑色睫毛。“西方美妆市场真正缺乏的是哑光高光,”多伦多的美妆博主 Jenn Ze 说道,她在 Instagram 上看到抖音上转发的 Judydoll 眼影盘视频后购买了这款眼影盘。“这才是关键。” 用户对 Judydoll 的“卷翘睫毛膏”赞不绝口的视频也获得了数百万的观看量,帮助 Judydoll 自 2023 年以来在全球售出了超过 800 万支售价 14 美元的睫毛膏。这款产品没有使用硬毛塑料棒,而是采用了一根细长的螺旋钢管,粉丝们称赞它能够精准地分开和提起睫毛。“你这辈子都去哪儿了?” Nikkie de Jager-Drossaers...

阿里高管离职万字长文剖析谈阿里“大公司病”,马云回应

近日,钉钉的一位产研负责人,花名叫元安,在阿里干了15年,离职时在内网写了一篇万字长文,直指公司当前面临的深层危机与价值观蜕变。 马云也关注到了这条帖子,并进行了回复:“元安同学好,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在发生变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 马去的回应虽然很温情,却未直接触及文中提出的尖锐批评与改革诉求。 元安的原贴文如下: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 当初受这一使命感召来到这里,期望能一起陪着度过长长的期限,因为阿里巴巴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刚进公司的时候,在创业大厦,中午去附近吃饭,大家都戴着工牌,除了周边店铺给我们的员工折扣价更多的是享受那种被尊重和感谢的美好。那时候被尊重不是因为阿里人收入高,更多的是阿里人很善良我们的产品帮助了很多人,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阿里巴巴在解决各种问题,社会给我们的尊重来自对我们的品德与价值认可。 那时候,流行一句玩笑话:杭州丈母娘喜欢找阿里女婿,因为阿里巴巴已帮她们筛选过品性,阿里人靠谱。 已经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工牌已不太好戴了,这几年各种糟糕的事件与打击,外部社会舆论和内部员工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丈母娘还喜欢找阿里女婿,因为收入高。 十五年走下来,客观地讲,不是外部单一的评价风向变化,是我们自己真的也变了。我们已经失去了以前那种要为社会带来美好改变的梦想,我们谈论的是KPI,是工资,股票,房子,我们把客户和用户当流量当数据,我们谈的是怎样运营数据,怎样收割客户,我们的竞争消耗在内部361。 说实话,看到阿里内部核心的价值慢慢变差,我很担心,我们的使命还能够坚持多久,我们的愿景还能否实现。 先声明,我的绩效还可以,对于当前部门与主管也没不满,我也是自己有计划的离职,不是领礼包。因此写这篇帖子,不针对任何部门任何人,我说的是对于但凡符合我以下说的一些情况的任何部门任何人。这是基于这十五年我自己感受以及各个BU朋友的交流后,总结的一篇帖子,更多的,是给公司整体和高层的一个反馈。我想,作为给公司最后的一些建议吧,希望公司能够好起来,觉得公司现在挺好的可以直接忽路本文。 好的我就不说了,主要说说存在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写的不对的地方,当我无知,也欢迎指正。再一次说明,以下问题不是指所有部门,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