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正面临严峻现实。过去数十年间,通往优渥生活的路径清晰可循:读大学、找份体面工作、坐享丰厚收入。然而当下勤奋的年轻人,选择却比前辈少得多。 投身科技行业?巨头们正在裁员。公共部门?声望已大不如前。当工程师?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的创新主阵地已转向中国。做律师?人工智能即将取代你的工作。至于新闻记者?更是想都别想。 在整个西方世界,年轻毕业生正丧失其特权地位——某些领域已然失守。就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转变。牛津经济研究院的Matthew Martin研究发现,美国22-27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群体的失业率史上首次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首次求职者的困境尤为突出。 (图表:《经济学人》) 这一趋势将引发深远的社会政治影响。不仅美国如此:欧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失业率正逼近该年龄段的整体水平(见图1);英国、加拿大、日本皆呈现相似轨迹。即便是MBA这样的精英群体亦未能幸免——2024年斯坦福商学院毕业生离校三个月内的就业率从2021年的91%骤降至80%。校园咖啡馆外,那些露天用餐的学生初看笑容满面,细察却能捕捉到眼底的惶恐。 曾几何时,"学历溢价"(毕业生收入优势)持续扩大(见图2),但近年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却不断缩水。根据纽约联储数据,2015年美国大学毕业生收入中位数比高中毕业生高69%,而去年这一优势已萎缩至50%。 (图表:《经济学人》) 工作满足感也在下降。大型调查显示,美国"毕业生满意度优势"(即毕业生自称"非常满意"工作的比例超出非毕业生的幅度)已从长期保持的7个百分点降至约3个百分点。 毕业生特权消失是坏事吗?道德层面未必——没有群体理应永远优于平均水平。但现实层面可能引发危机。历史表明,当自诩聪慧的群体所得不及预期时,往往滋生祸端。康涅狄格大学的Peter Turchin指出,几个世纪以来"精英过剩"始终是社会动荡的直接诱因,而"反精英群体"常充当先锋。历史学家将"过剩知识分子问题"视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推手之一。 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Luigi Mangione本应生活优渥,却因涉嫌谋杀保险公司CE...
聚焦中美经济报道 Focus on us-china economic&financial report,中美贸易战跟踪,股市分析,宏观经济分析,A股美股港股,分享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找最新深度财经分析上【财税茶座 ,CSCZ.ORG】,一站在手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