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为别人的梦想榨干自己” 该对“996”模式说再见了吗?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年轻打工人正退出无情的“996”工作文化。这种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的模式曾经是抱负与成就的代名词。但现在年轻人却开始把个人福祉置于企业期望之上,这种生活方式标志着中国职场风气发生重大转变。 这种“躺平”和“摆烂”的心态反映出中国年轻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幻灭感,是年轻人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消极抵抗,也折射出年轻人的一种认识:在就业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过度劳累的回报率是递减的。随着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过度工作、薪酬过低、向上流动空间有限,这一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别人的梦想榨干自己” “我过去以为加班到很晚是自我价值的体现,”25岁的Liu Wen说,“但两年的持续压力加上没有升职,让我意识到我只是在为别人的梦想榨干自己。”她去年辞去了在杭州一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工作。 这种转变不仅是文化上的,还与切实的经济压力息息相关。住房成本飙升,学业竞争激烈,工资停滞不前,让许多中国年轻人对“努力工作会带来社会进步”的信条产生怀疑。 “老鼠人”亚文化的出现正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这些所谓的“老鼠人”通常是失业或没有足够就业机会的人,他们选择简单度日,住在狭小的房子里,只参与最低限度的经济活动。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因为懒惰,而是有意识地拒绝传统的成功标签。 这些趋势凸显出一种悄然的反抗:不以抗争为手段,而是不再参与被许多中国年轻人视为不利于他们的制度。 “我的父母苦干了一辈子,想给我创造更好的未来,”成都应届毕业生、23岁的Zhao Ming说。“但现在,因为我没有追求同样的成功,他们很担心。我只想过一种让自己感到平衡的生活,而不是让我崩溃的生活。” 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是促成这种文化转变的重要因素。截至2025年4月,中国16至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5.8%,较前几个月略有下降,但仍意味着就业市场很困难。由于缺少理想的就业机会,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职业抱负与生活目标。 这种经济背景不仅是将年轻人推出劳动力市场,还在重塑他们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该对“996”模式说再见了吗? 面对观念变化,一些中国公司也在重新思考职场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996”模式不光难以持续,还可能适得其反。 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
中美贸易战跟踪,聚焦中美经济报道 Focus on us-china economic&financial report,股市分析,宏观经济分析,A股,美股,港股,分享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报道,找最新深度财经分析上财税茶座 CSC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