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如果说人工智能模型有故乡,那很可能是弗吉尼亚州北部的阿什本,就在华盛顿特区郊外。飞往杜勒斯机场的乘客,如果留意窗边的座位,可能会注意到郊区一排排死胡同旁,矗立着一排白色屋顶的箱子。这些数据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的一部分,去年,该集群消耗了弗吉尼亚州主要电力公司四分之一以上的电力。
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经济放缓的担忧,高利率和关税混乱给大部分经济领域带来压力。但是,这些政策对于企业建设人工智能所需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却收效甚微。过去一年,美国实际GDP增长 2%,其中约六分之一来自对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包括芯片)以及数据中心的投资。再加上为人工智能模型供电的电网升级,以及软件本身的知识产权价值,有人估计,这一繁荣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高达 40%。对于一个仅占美国GDP总量几个百分点的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人工智能的建设并非寻常的投资热潮。直到最近,大型科技公司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其盈利和现金储备。如今,即使对于这些巨头来说,建设规模也过于庞大,因此他们开始转向借贷。他们建设数据中心,相信人工智能将在几年内推动经济的爆炸式增长,从而刺激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这不像建造房屋或工厂。这是一个高回报、赢家通吃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诸如借贷成本之类的普通担忧很容易被忽略,而且极具诱惑力。
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这么做。面对它们不惜一切代价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决心,更高的利率几乎无法起到任何威慑作用。电力成本也同样如此:建设千兆瓦级数据中心(所需电力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的计划越来越流行。

如果以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历史为鉴,那么这股热潮可能还会持续更久。当时,构建互联网所需的高成本技术持续多年,对GDP的影响远超美国迄今为止经历的人工智能(见图1)。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早期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甚至超过了互联网早期。尽管千禧年时代的种种兴奋,但很少有人预料到网络会带来大规模自动化或前所未有的经济快速增长。如今,这两项预测在硅谷人中已成为主流。
问题在于,正是这个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的行业,却在挤压其他产出。例如,房屋建筑商无法对更高的借贷成本掉以轻心。数据中心也通过维持高昂的能源价格,限制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截至2025年,美国人均电费已上涨7%,至少部分原因是数据中心给电网带来的额外压力。

果然,除了人工智能之外,经济的大部分领域似乎都显得疲软。自去年12月以来,实际消费一直持平。房屋建筑业大幅下滑,非人工智能商业投资也大幅下滑(见图2)。两者都对利率高度敏感,因此更广泛地充当着产出的风向标。
换句话说,一场席卷整个经济的重新分配正在进行:利率和能源敏感型行业对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少,而人工智能投资的贡献则在增加。如果要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大型科技公司必须继续增加支出。任何资本支出的放缓——例如,如果电力或芯片供应受限——都将意味着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减少。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一线希望在于利率和能源价格可能也会下降,从而缓解其他经济部门的压力。然而,历史也曾发出警告。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残酷的萧条。人工智能投资的类似下降,将使美国经济失去一个重要的增长源泉,而与此同时,其他经济部门也开始显得脆弱。如果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降温,陷入困境的可能不仅仅是阿什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