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对于一个正在考虑在哪里建厂的制造商来说,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一个潜在选址地与中国的关税差距有多大?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8月7日生效的最新关税政策,搅乱了这一格局。尽管他的言辞强硬,但与之前相比,至少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似乎得到了更好的待遇: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与对世界其他地区征收的关税之间的差距缩小了。特朗普还承诺打击“转运”,这将限制企业利用关税差异来转移生产的能力。
因此,一些人现在认为,他已经对“中国加一”(一种促使企业在中国之外建立生产中心,特别是在印度和东南亚的策略)造成了沉重打击。通过在2018年特朗普的第一次贸易战中,人为地在中国及其邻国之间制造出具有经济意义的关税差异,这一趋势得到了极大推动。从越南的制鞋业到泰国的汽车组装业,外国投资涌入中国的替代地。现在,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税差距缩小,这一趋势会逆转吗?
也许不会。因为“中国加一”策略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关税。它也是为了规避不断上涨的中国劳动力成本、政治打压和美国的出口管制。除此之外,表面上的关税税率具有误导性。美国对中国征收的与芬太尼相关的关税所涵盖的产品,比它对大多数国家征收的“对等”关税要多得多。根据评级机构惠誉(Fitch)的数据,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中国的关税税率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关税税率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扩大了。
图表来源:《经济学人》
因此,“中国加一”策略将继续存在,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以前的赢家也看到了其有效关税税率的大幅上涨,尽管涨幅远不及该地区的超级大国。一个新的赢家是马来西亚;其适用的有效税率已从去年的不到1%上升到今天的12%(相对而言是适度的)。因此,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有效关税差额已从10个百分点飙升至3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则取得了较小的进展。
哪个国家最容易受到转运打击?美国尚未明确这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但通过第三国运往其海岸的中国制造商品似乎已进入特朗普的视线。我们之前已经确定了这些地点,并根据涉嫌转运的程度对它们进行排名,利用美国和中国的海关数据来检查那些从中国进口和向美国出口同时增加的产品。通过这项衡量,我们发现大多数转运发生在印度、泰国和越南。目前看来,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再次)马来西亚似乎最有可能避免美国的报复。
如果转运打击发生,各国将寻求向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市场销售。柬埔寨和越南,各自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能会陷入困境。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对山姆大叔的依赖较少,美国在它们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不到五分之一。印度尼西亚约40%的销售额已经流向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日本;只有10%销往美国。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印度尼西亚的虾农(其主要市场是美国)最近加大了在中国的营销力度。
综合这三项指标,如果关税保持不变,马来西亚的处境最佳。它具有有利的关税差异、有限的转运风险以及对美国需求的依赖性较低。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该国半导体协会的黄泆海(Datuk Seri Wong Siew Hai)振奋地说:“这让马来西亚在投资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亚洲以外的一些国家看起来也处境良好。匈牙利迄今一直充当中国进入欧洲的门户,其面临的美国有效关税比中国低30个百分点。
然而,这里存在一种矛盾。如果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税差距以及较低的转运打击风险,导致更多公司在那里设厂并向美国销售,那么它对美国需求的依赖性将上升,使其变得更加脆弱。类似的情况上次就发生过。2024年,马来西亚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量的13%,高于特朗普第一次贸易战前的9%。乔·拜登总统也曾将该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列为打击目标,因为它为中国规避关税提供了便利。在新的“中国加一”模式下,即使是赢家也很难感到安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