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纽时 NYT: 川普治下,美国不再是部分国际学生的 “灯塔国”

NYT:

25 岁的哈桑 · 卡迈勒 · 瓦图曾在数月不断接到巴基斯坦当局的恐吓电话,他撰写的批评性文章惹怒了他们。在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法律专业奖学金后,他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个离开巴基斯坦的机会,并考虑毕业后留美工作。
后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非公民学生因参加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被拘留、一名批评以色列的加沙战争的女性被捕、数以百计学生签证被取消且基本没有给出解释,这一切被许多人视为特朗普政府攻击科学和学术界的行动。
瓦图表示,他计划在获得学位后于下周返回巴基斯坦。他说,父母担心在边境遭到骚扰,决定不前往伯克利参加他周五的毕业典礼。
“美国体制中的那种尊重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敌意,” 瓦图说。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策略 “与我一生所见、一心想逃离的东西惊人地相似”。

《纽约时报》邀请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分享政府移民政策对他们的影响,150 名读者回应,其中 20 人接受了采访,许多人来自被国务院认定言论自由受限的国家。
一些学生表示,因担心无法重返美国,他们已取消春假或暑期旅行计划;还有一些人则避免公开讨论争议性话题或参与可能吸引当局注意的抗议活动,如支持巴勒斯坦、劳工权益或残障权益的活动。
许多人删除了社交媒体账号或取消关注活动人士的账户,还有人称已申请转学到加拿大或欧洲的大学,或正在考虑中。
当然,美国约有 110 万名国际学生,接受采访的学生未必具有代表性。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会坚持完成学业,但多数人坦言,美国作为言论自由和学术开放支柱的形象,已在他们心中褪色。
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博士生安东 · 多尔马托夫表示,他在美国看到了与自己在俄罗斯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类似恐惧情绪,这令人不安。
在得克萨斯州攻读博士的安东 · 多尔马托夫表示,他在美国看到了一些与自己在俄罗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类似的恐惧情绪。“如果 10 年前有人告诉我会发生这种事,我是不会相信的,” 他说。 Danielle Villasan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8 岁的多尔马托夫称,自去年 11 月特朗普当选后,他因担心学生签证出现问题,开始申请转学到英国的学校。
他取消了在土耳其与父母会面和去伦敦参加学术会议的计划,唯恐无法返回美国。

“试想一下,原本是为了逃离俄罗斯,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同样要担心无法无天、权利不受尊重、缺乏正当程序和任意逮捕的境地,” 多尔马托夫说,“若 10 年前有人告诉我会发生这种事,我绝不会相信。”
他表示已被英国三所大学录取,目前在等待各校能提供多少研究经费的信息。
国际学生称,近期的拘留事件让他们怀疑是否还能依赖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3 月,哥伦比亚大学亲巴勒斯坦示威活动领导人马哈茂德 · 哈利勒被联邦特工拘留,目前仍被关押在路易斯安那州;同月,塔夫茨大学学生鲁梅萨 · 厄兹图尔克因撰写批评以色列加沙军事行动的文章,在公寓楼前被便衣联邦特工戴上手铐,关押了六周。
一名来自黎巴嫩的研究生表示,去年刚到佛罗里达的校园时,她觉得比在祖国更能自由发声——在黎巴嫩,她曾因批评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民兵组织而受到威胁。但她说,自特朗普执政以来,她不再敢公开讨论潜在敏感话题。
一名在佛罗里达州的黎巴嫩研究生表示,她感到 “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不确定什么话能说、什么事能做”。 James Estrin/The New York Times
“这让我感到被困住了,一直处于压力中,不确定什么话能说、什么事能做,” 这位 23 岁的学生说(与其他接受采访者一样,她因担心被驱逐而要求匿名)。
一名刚从美国西部某大学获得电影学位的毕业生称,当前的氛围让他想起自己的祖国新加坡——未经当局批准的抗议活动在那里属于非法。

他说,最近几周,他甚至不敢走过校园里两场反特朗普抗议活动的附近区域,唯恐被拍到。对他而言,赴美留学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能自由学习电影制作而无需自我审查,如今他觉得无法再这样做,正考虑返回新加坡。
《纽约时报》分析显示,截至 5 月 12 日,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已导致 238 所大学的 1800 多名学生签证被取消,其中 1100 多份签证得到重新签发,但政府称正在制定新系统,可能导致部分国际学生再次失去合法身份。
针对《纽约时报》关于打击学生签证的提问,白宫发言人安娜 · 凯利表示,赴美留学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
凯利显然指的是因参加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而受罚的学生,她说,国务卿马克 · 鲁比奥 “有权撤销那些推动哈马斯恐怖分子宣传的非公民的签证,那些恐怖分子将美国人扣为人质”。
尽管签证存在不确定性,许多学生仍希望毕业后留美工作,并珍视美国校园的多元性和这个国家提供的经济机会。
18 岁的加拿大留学生瑞安 · 李就读于乔治城大学,他说,为改善职业前景、希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而远离家乡的学生 “应该做好承担这种风险的准备,这是我来这里之前就决定的”。他表示,不会让不断变化的政治气候阻止自己在美国学习。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纽约时报: 多年来,理论家们一直在设想一个“中国世纪”的到来:在那个世界里,中国最终利用其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潜力超越美国,重塑全球力量格局,使其以北京为中心。 那个世纪可能已经到来,而当历史学家回顾时,他们很可能会指出,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的前几个月是中国拉开距离,把美国甩在后面的分水岭。 华盛顿和北京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达成了没有实质成果的暂时休战,但这无关紧要。美国总统立即声称这是一场胜利,反而凸显出特朗普政府和美国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与中国那场更为关键的的战争面临惨败之际,美国却在目光短浅地关注无关紧要的小规模冲突。 特朗普正在大肆破坏美国力量和创新的支柱。他的关税正在危及美国公司进入全球市场和供应链的机会。他正在削减公共研究经费,削弱我们的大学,迫使有才华的研究人员考虑离开美国前往其他国家。他想缩减清洁能源和半导体制造等技术项目,并在全球大片地区消灭美国的软实力。 中国的轨迹截然不同。 在钢铝、造船、电池、太阳能、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无人机、5G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活性药物成分和高铁等多个行业,中国的产量已经位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的45%,接近一半。北京同样非常关注赢得未来:今年3月,它宣布成立一个1万亿元的国家风险投资基金,对量子计算和机器人等尖端技术进行长期投资,并增加了公共研发预算。 中国的做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今年1月,当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推出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时,许多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中国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竞争。但是不止如此,这样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还有很多。 特朗普的政治盟友埃隆·马斯克曾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当成笑话,但这家公司去年的全球销量超过了特斯拉,正在世界各地建设新工厂,今年3月的市值超过了福特、通用和大众汽车的总和。中国在药物研发、尤其是癌症治疗方面正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半导体是本世纪至关重要的大宗商品,也是中国长期以来的软肋。在华为最近的突破性进展引领下,中国正在打造一条自给自足的供应链。关键是,中国在这些领域和其他重叠技术方面的优势正在创造一个良性循环,多个相互关联领域的进步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然而,特朗普仍然执着于关税。他似乎甚至没有意识到中国构成的威胁有多大。在上周一两国宣布同意削减贸易关税之前,特朗普驳斥了他之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天价关税会...

付鹏11月24日在HSBC内部演讲速记

《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对冲风险VS软着陆》   上篇 正值年底,虽然刚才汇丰一直强调大家不录音不录像,但大概率你挡不住。我在这儿讲话会谨慎一些,非常小心谨慎,大概率会有人透露出去,放到YouTube上,基本上所有见我都说付总我在YouTube上看过你的视频,我说那都是盗版的,靠盗版发财的也不少。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官方的,回顾会多一点,展望不多,因为这个月展望完了之后下个月怎么办?有些话对我来讲我倒觉得很简单,本质上原来我们是做Hedge Fund出身,所以我们的逻辑框架整体具有极强的延续性,不是说今年去讨论,或者说明年去讨论。 惯性思维从2016年开始,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然经历过过去的几年时间,我相信在座各位应该对这番话的理解变得越发深刻。 2016年实际上是美国特朗普的第一次大选,我有一个特点,我的特征是如果我觉得什么地方有投资机会,我可能第一时间去一线调研,我不喜欢看YouTube,我也不喜欢在网上扒。当然你会说,现在ChatGPT很强大了,人工智能好像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广泛流传或者广泛传播的很多信息是错的。这一点在2012年当时我从日本做完调研回来之后,我的感悟是最深的。 当然去日本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名字叫本森特,很快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他的,目前来讲应该是特朗普政府提名的美国财长。本森特原来是索罗斯基金实际掌控人,因为索大爷已经年龄很大了,去年的时候才刚刚把基金的业务交给他儿子亚历山大,但在这之前,最主要的几场战役本质上来讲都是本森特在主导。 2012年当时我从北京去香港约朋友们吃饭的饭局上,当时斯索罗斯基金在香港办公室跟我说,本森特从这儿去了日本。我说OK。我经常说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当然你知道,网民们最可怕的地方是巴菲特“SB”、索罗斯“SB”,我最“牛逼”。你要记住,他们的所有行为一定有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巴菲特第一次去是2011年,我们正在讲福岛核电站泄漏,核废水污染以后海鲜不能吃的时候,一个80多岁的老头顶着核辐射泄漏去日本吃海鲜了,当然他去日本干吗,这其实很关键。 之后我们跑到日本做完调研回来之后那几年,我陆陆续续跟很多人讲,日本正在发生变化,日本的利率结构都会随之变化的,当然包括日本的证券市场。今年日本股市终于走出这35年了,创下...

沃尔玛如何成为科技巨头并统治世界

 经济学人: 20世纪80年代,十几岁的董明伦 在 沃尔玛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当时他在阿肯色州的一个仓库里负责卡车装卸。当时,沃尔玛的仓库狭小、嘈杂、混乱。工作人员需要将板条箱从拖车上拖下来,然后手工分类整理货物。 世事变迁。沃尔玛最新的仓库如同巨大的机库,里面装满了传送带、电脑屏幕和机械臂,默默地挑选和包装商品。人工智能 (  AI  ) 工具确保货盘以合适的方式装载到卡车上,以便在店内轻松卸载:易碎品放在最上面,紧急商品放在最前面,其他商品则放在同一过道。只需几个人帮忙操作机器。如果这听起来很熟悉——很像一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科技巨头——那确实如此。 十多年前,董明伦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时,沃尔玛正处于危机之中。亚马逊,一家从在线书店转型为“万物商店”,正在颠覆零售业。亚马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送货上门服务,让沃尔玛那些遍布城郊的大型门店仿佛成了过去时代的遗迹。沃尔玛的同店销售额下滑,利润也大幅下滑。 然而,如今这家零售巨头正复苏。凭借去年6800亿美元的营收和210万名员工,它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司。在美国,它占据了所有零售支出(不包括汽车)的十分之一,以及食品杂货支出的四分之一。董明伦先生通过将利润再投资于新技术,同时利用其实体基础设施在亚马逊的竞争中取胜,重振了公司。 图表:《经济学人》 投资者为沃尔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过去一年,其市值飙升逾50%,达到7500亿美元以上。市盈率接近40倍,目前估值已超过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或微软(见图1)。沃尔玛在5月15日发布的季度业绩中重申,预计今年销售额将以3-4%的稳健速度增长,营业利润增速也将更快,即便唐纳德·特朗普引发的混乱贸易战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并挤压了其他零售商。还有什么能阻挡这家巨头的脚步呢? 1962年,头戴卡车司机帽、开着皮卡的吝啬鬼山姆·沃尔顿创立了沃尔玛,这家日用百货零售商的商业模式基于一个简单的飞轮。保持低成本,让利给顾客,赢得市场份额,利用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然后听着收银机的轰鸣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玛增加了食品杂货业务,并开设了大型超市,顾客可以在这里买到从枪支到黄油的各种商品,在药店领取处方药,在汽车修理厂检查轮胎。正如杜克大学的卡尔·梅拉所说,沃尔玛是“最初的万货商店”。 如今,沃尔玛正以电商为中心,旋转着一个全新的飞轮。沃尔玛企业事务主管...

为什么苹果仍未攻克人工智能

 彭博社: 2018年,苹果公司 的人工智能(AI)事业 似乎终于步入正轨。当年年初, 苹果软件主管 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召集高层员工,宣布了一项重磅招聘:公司刚刚从谷歌挖来了 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 ,担任人工智能(AI)主管。业内人称“詹南德雷亚”(JG)的他,此前一直负责谷歌的搜索和人工智能(AI)部门。在他的领导下,团队在照片、翻译和Gmail等应用上部署了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这项工作,加上2014年收购英国人工智能先驱公司DeepMind,使谷歌赢得了人工智能领域领导者的声誉。 对苹果领导层而言,聘用詹南德雷亚不仅仅是一次打击竞争对手的政变。他们还希望,这是公司转型成为人工智能巨头的开端。就在联合创始人 史蒂夫·乔布斯 于2011年去世前夕,苹果发布了语音助手Siri。起初,Siri感觉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苹果又一次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计算概念变成了主流产品。但几年之内,谷歌、 亚马逊 和其他竞争对手相继推出了感觉先进得多的语音助手,而苹果的语音助手在基本的理解和命令方面却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时任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的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发布了Siri。 摄影:Kevork Djansezian/Getty Images 出生于苏格兰的詹南德雷亚将负责领导一个统一苹果所有人工智能工作的团队。多位员工表示,高管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公​​司面临的挑战部分源于苹果人工智能工作的分散性,这些工作被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产品开发团队中。(这些员工与本文其他受访者一样,因讨论敏感话题而要求匿名。)现在,机器学习研究、测试运营和 Siri 将统一管理。詹南德雷亚将直接向首席执行官 蒂姆·库克 汇报,这使得人工智能与软件、硬件和服务(构成苹果员工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费德里吉宣布聘用他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自 Siri 推出以来,他接手过多次,最终都落到了他手里,现在他要把重心交给詹南德雷亚。“这正是我们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的人才,”他告诉员工。詹南德雷亚曾在谷歌工作,许多人认为他是谷歌除首席执行官之外最有权势的高管。此外,他还曾担任互联网先驱网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除了他,你还能找谁呢?”一位参与招聘的人士问道。 詹南德雷亚上任七年后,他带来的乐观情绪已荡...

美国是如何失去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35%左右的私营部门工作岗位在制造业。如今,美国有1,28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相当于私营部门工作岗位的9.4%。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的全面关税制度旨在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经济学家们对关税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持怀疑态度,并担心关税造成的损害将超过任何好处。 要理解制造业是否能在美国复兴,首先需要了解美国是如何失去其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的。 美国制造业的崛起 美国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在20世纪初,美国率先采用了可互换零部件和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组织方法。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苏珊·赫尔珀(Susan Helper)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的制造业产能大幅增加,同时也重创了竞争对手。 在二战后的年代里,更多美国人加入了中产阶级,推动了他们对汽车和为新购住房配置的家电等耐用品的支出激增。美国自身当时就是其制造产品的最大买家。 这些商品中有许多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例如洗碗机、电视机和喷气式飞机,往往得益于二战期间涌现的大量创新成果。在美国而非其他国家生产这些产品有其合理性,因为要保持领先优势,研发团队需要与生产一线紧密合作。 同样有帮助的是,得益于20世纪初开始的高中教育运动,美国拥有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劳动力队伍。 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因为美国人变得更加富裕了,并将更多支出用于了服务,例如旅行、餐饮和医疗保健。 “你变得更富有了,你只能买这么多汽车,然后你开始购买服务,”赫尔珀解释道。 就业随着支出而转移,更多的人开始为酒店、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医院等服务行业的雇主工作。虽然经历了衰退和复苏的起伏,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在服务业工作岗位不断增长的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基本进入了平台期。 1960年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纺织厂,当时美国制造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PHOTO: 图片来源:BILLY E. BARNES/FPG/GETTY IMAGES 在这背后,美国人购买的服装等许多非耐用品的生产地也发生了转移。大量生产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南方各州。 大约在同一时期,世界上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的欠发达地区开始在拉丁美洲和亚...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警告称市场低估了地缘政治和通胀风险

戴蒙:关税可能对经济造成比投资者预期更大的损害 WSJ: 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周一表示,他认为关税的全部影响尚未传导至整体经济,并警告称,随着企业应对商品和供应品的新增成本,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戴蒙是在该银行于纽约举行的投资者日上发表上述言论的。他在会上表示,经济放缓的风险未得到充分认识,并称即使是总统特朗普(Trump)缩减后的关税水平也“相当极端”。 摩根大通CEO戴蒙周一在该行的投资者日上发表讲话。 PHOTO: 图片来源:AMIR HAMJA FOR WSJ 自4月2日宣布征收关税并随后暂停征收90天以来,股市已反弹,尽管历史高位的关税仍然适用于大多数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 戴蒙说,“这一掉以轻心的程度非同寻常。”他并指出,美国上一次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关税是在1971年。 4月份通货膨胀相对温和,但经济学家预计关税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推高物价。包括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JetBlue和沃尔沃(Volvo)在内的几家公司已撤回对今年利润的预期,而沃尔玛(Walmart)上周表示,由于成本增加,该公司计划提高价格,该公司称这些成本增加“史无前例”。 戴蒙周一表示,他认为随着企业下调其利润预期以及投资者重新评估美国股票的价值,股市可能下跌约10%。他还警告可能会出现信贷紧缩,这种信贷紧缩可能会让习惯了宽松融资环境的公司陷入困境。 “美国资产价格,我仍然认为它们有点高,”戴蒙说。“我认为如今的信贷风险很高。” 戴蒙曾就他认为经济中正在酝酿的风险发出警告,尽管他的一些预测并不准确。最近,他一直在警告关税对经济以及美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即使关税引发全球经济放缓,戴蒙也怀疑各国央行是否一定能够出手救助。 “在我看来,现在的一些央行近乎掉以轻心,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戴蒙说。“它们只是设定短期利率而已。” 他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国家将如何回应特朗普的关税,而且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与其他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彭博社:   摩根大通 首席执行官 杰米戴蒙 警告称,面对一系列风险,不应掉以轻心,他列举了从通胀、信贷利差到地缘政治等各种风险。 戴蒙表示,通胀上升和滞胀的可能性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并警告称美国资产价格仍然很高,并表示信贷利差并未考虑到潜在经济衰退的影响。 “如今的信贷风险很大,”他...

WSJ:我们与这位投票给特朗普且仍不后悔的中国工厂主聊了聊

  和中国的许多企业主一样,菲利普·理查德森近来也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而焦头烂额。 但这位音响设备工厂老板有些与众不同。理查德森是一位美国人,去年投票给了特朗普,并且他表示即便放到现在,他仍会这样做。 现年62岁的理查德森说道:“国家需要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管理。唐纳德·特朗普是个商人。”他在2016年和2020年也投票给特朗普。 在理查德森的公司生产高端扬声器的中国南方工业中心广州,并没有太多“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粉丝。不过,这位加州长滩人向来不走寻常路。 理查德森的父亲是一名焊工,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二人育有八个孩子。1998年,理查德森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时他被派往广州审计一家为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生产扬声器的工厂。 那原本应该是一项为期12个月的任务。理查德森一待就是27年。 理查德森的工厂为美国零售商组装高端音响设备。 PHOTO: 理查德森表示,他钦佩特朗普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雄心,但认为这 一目标不切实际。 PHOTO: 他当初抵达中国时,中国经济刚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一天,他在城里散步时,看到一位农民正用一头水牛耕地,耕地的前方是一幢新建的摩天大楼。 “当时到处都是农田,” 理查德森说。“路上的汽车类型屈指可数。所有的出租车都是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桑塔纳(Santanas)。” 这位科班出身的工程师经常在工厂车间巡视,琢磨着扬声器行业的运作门道。他记得自己曾拦住工人询问线圈是如何缠绕的,并观察纸张是如何被打成纸浆用于扬声器内部的。 理查德森很快认识到,中国南方高端音响设备供应商的生态系统为该国带来了难以匹敌的优势。当零部件或材料的规格需要调整时,他驱车一两个小时就能与供应商商议解决。制造扬声器中把电波转换成声音的锥形核心部件所需的所有零件都在中国制造。在美国,类似的工厂通常需要进口钢材和几乎所有其他零部件。 到2009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为美国零售商组装高端音响设备。他生产的一些扬声器零售价高达每对15,000美元。他在中国买了房子,和妻子以及他从小养大的四只狗一起生活。 “地球上没有其他地方能为制造商提供这样的资源,” 理查德森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廉价劳动力,而是因为中国在模具知识方面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源,而且制造业已深深融入他们的基因。” ...

WSJ:特朗普想要迁回美国的制造业岗位有人愿意干吗?

  每个工作日早上6点,在桂格市铸造厂(Quaker City Castings)里,一群身材魁梧、脚蹬钢头靴的工人准时到岗,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制作砂型、浇注熔化金属,并打磨钢铁铸件。 这些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很多办公室工作所没有的职业风险。企业不仅招工难,能否留住员工更是一大挑战。尽管政界人士时常颂扬这类制造业岗位,但现实是许多美国人不愿投身其中。 25岁的扎卡里·普哈伊达(Zachary Puchajda)坦言:“很多人都说不愿意在这种地方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普哈伊达的朋友在桂格市铸造厂工作,在他的介绍下,普哈伊达开始从事金属铸造工作。 这类高强度体力劳动正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所推崇的“硬核制造业”代表,他试图通过振兴此类产业,重塑美国制造业强国的辉煌。 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已初见成效,促使部分企业将零部件供应链从海外迁回本土,这一产业回流趋势为美国中小型制造商带来了订单增长。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美制造业岗位空缺数仍高达50万个。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今年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制造企业称“招工难”和“留人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工人不仅面临严格的轮班制度,其平均薪资水平更较私营部门整体低7.8%。这与1980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制造业薪资反而高出3.8%。与此同时,行业工会覆盖率的持续下滑,使得制造业的用工困境雪上加霜。 Upjohn就业研究所(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经济学家苏珊·N·豪斯曼(Susan N. Houseman)说,工厂雇主还面临着其他挑战。首先是公众对工厂工作的刻板印象,普遍认为其环境恶劣且危险;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产业外迁潮造成的心理阴影。“当年亲眼目睹社区工厂倒闭的民众,至今仍对制造业就业的稳定性心存疑虑”,豪斯曼说。 专注行业人才发展的非营利机构制造业研究所(Manufacturing Institute)所长卡罗琳·李(Carolyn Lee)强调,劳动力短缺已严重制约企业产能扩张。她说:“不是说你突然建了一座工厂,就能指望工人自动出现。” ...

FT:中国如何悄然实现对美国国债的多元化投资的

  今年早些时候,一则新闻引起了管理中国数万亿美元储备的中国外汇监管机构高级官员的注意:特朗普政府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董事会进行了彻底改革。 官员们迅速做出反应,指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一个团队开始评估此次改革对投资的潜在影响。 此次审查深入调查了两家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整合机构。这两家机构将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捆绑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金融危机期间,它们被美国政府国有化,但据报道,唐纳德·特朗普正在考虑将其收归私有。 据知情人士透露,引起外管局官员兴趣的是,他们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由美国政府隐性担保)甚至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权视为美国国债的潜在替代品。 美国国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基石。尽管美国实施了关税措施,且政策出现其他变化,但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开表示将改变这一战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本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投资组合已经有效多元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波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但许多顾问、学者和学术界人士都表达了担忧。“美国国债的安全已不再是板上钉钉的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杨盼盼和徐其元在4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从保障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对这种变化感到担忧。”  随着特朗普瓦解全球贸易体系并公开批评美联储,投资者开始更加广泛地质疑美元和美国国债的避险地位。 特朗普宣布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全面关税后,美国国债在4月份遭遇抛售,这加剧了华盛顿及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担忧:中国可能会通过报复性抛售美国国债来攻击美国。此举可能会引发全球各国央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基金都对其稳定性垂涎的资产出现令人担忧的波动。 但了解外管局运作方式的官员表示,该机构并不认为大规模抛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是倾向于在几年内逐步从美国国债转向其他短期资产和黄金。 一位接近外管局的人士将这一过程描述为“ 腾诺 ”,意为“在钢丝上灵活机动”。其目标是在资产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稳定(即便不至于太亮眼)的回报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华盛顿政策制定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给行动迟缓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带来了问题,一些人认为, 腾挪 现在看起来越来越难以为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政府高级顾问余永定在 4 月初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我非常担心持续的中美贸易争端可能会蔓延至中国的海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