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西方消费品牌在中国早已开始接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前景。但喜力啤酒的需求却反映出不同的情况。
2023年,这家荷兰啤酒制造商旗下包括阿姆斯特尔(Amstel)在内的多个品牌的销量增长了50%以上。去年,随着中国大陆啤酒市场整体萎缩,其销量增长了近20%,达到近7亿升——几乎足够为全国每个人提供一品脱啤酒。
喜力的增长得益于 2018 年与中国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华润啤酒达成的一项协议,该协议赋予这家国有集团在大陆的品牌权利,而喜力则入股华润啤酒,并从该交易中获得特许权使用费。
这种方法为知名外国品牌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消费领域带来了机遇,即使它们所经营的广阔市场已经饱和。
“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交易关系,”喜力全球投资者关系总监Tristan van Strien在谈到与华润啤酒的关系时表示。“他们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他们。”
伯恩斯坦分析师尤安·麦克利什表示,喜力的增长率“无疑表现优异”。“其他高端品牌还没有哪个能达到两位数的增速。”
中国啤酒市场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受消费者信心担忧影响,去年啤酒销量预计下降4%至5%。
但对于华润啤酒而言,喜力却是一个提振,该公司 2024 年的销售额将下降 2.5%。
根据与喜力达成的协议,喜力获得了华润啤酒最初 20 年的经营权,作为交换,喜力获得了华润啤酒其中一家控股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得了华润啤酒约 21% 的实际权益。
这款拉格啤酒此前主要在南方两个省份销售,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得益于赞助赛事,例如今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其销量增长迅速。当时,500毫升装的拉格啤酒售价为40元人民币(合5.5美元)。
据晨星公司称,在中国,一瓶 500 毫升的喜力啤酒平均售价为 12 至 15 元人民币(1.67 至 2.08 美元),不过不同地区、酒吧和商店的价格差异很大。
晨星分析师 Jacky Tsang 表示,喜力通过“利用华润啤酒的分销网络”实现了增长。
华润啤酒旗下的雪花啤酒是中国最畅销的啤酒,该公司正利用喜力进军中国高端啤酒市场——高端啤酒通常被定义为价格比平均价格高出至少 20% 的啤酒。
曾表示:“中国啤酒整体销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华润必须“通过价格上涨来推动利润增长”。
喜力的增长基数较低,这与其他西方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在中国通常也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
占据中国啤酒市场约10%份额的丹麦啤酒制造商嘉士伯(Carlsberg)报告称,去年销售额小幅下降了1%。嘉士伯首席执行官雅各布·阿鲁普-安德森(Jacob Aarup-Andersen)上个月表示,中国啤酒市场已连续15年“结构性下滑”,但仍有“充足的增长机会”。
百威啤酒是安海斯-布希旗下的啤酒品牌,与喜力不同,百威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分销网络,但其销量也出现下滑。
麦克利什在谈到仍在发展的高端市场时表示,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在许多投资者心目中被视为赢家通吃的名人死亡竞赛”。
伯恩斯坦估计,现在中国人平均只需工作37分钟就能买得起500毫升高档啤酒,而十年前则需要一个多小时——这已接近全球对可负担性的定义。
范斯特里恩表示:“我们认为 20 年为一个周期,而这正是中国高端啤酒发展的周期。”他还补充道,在经济低迷时期,“高端啤酒往往表现非常好”。
“你并不是说为了让某人度过一个愉快的社交夜晚而花费巨额资金。”
对于麦克利什来说,如果快速扩张对价格和高端地位产生不利影响,华润的战略将对“品牌定位”构成风险。
他表示,华润啤酒“确实缺乏打造高端品牌的经验”,但“如果他们能慢慢来……增长率绝对不会这么快”。
华润啤酒投资者关系总监梁凯文表示,喜力确实推出了一些促销活动,但“任何产品都没有大幅降价”。
还有其他风险。喜力受华润啤酒股价下跌的影响,导致其去年计提了8.74亿欧元的减值准备,尽管其自身销量大幅增长。
这家荷兰公司并未披露其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的股息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但表示其从华润啤酒获得的收入份额以及来自中国的特许权使用费约占其全球净收入的 6% 至 7%。
Van Strien 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增长超过 20%,同期其 Amstel 品牌的销量翻了一番。
范斯特里恩表示,与华润集团的交易“没有计划的最终结果”。“事实上,拥有本地所有权对我们来说往往是件好事,”他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