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IEA追踪的20种战略性矿产中,中国是其中19种的领先精炼国。
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的一份行业报告,关键矿产的供应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在出口禁令增多、多元化努力面临严峻障碍之际,供应受干扰的威胁日益加剧。
近年来,主要参与者对市场的把控已增强。在IEA追踪的20种战略性矿产中,中国是其中19种的领先精炼国,此外,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在全球铜和锂供应增量中的占比最高可达80%左右。
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如果各国想要赶上中国,就必须确保有政府政策来支持新入场的企业,在采矿和精炼方面都是如此。”
然而,替代地区的资本成本通常比成熟生产国的资本成本高出约50%,与此同时,大幅增加的出口限制正给供应带来更大压力;目前上述20种关键矿产中的一半都受到了影响。
该机构表示:“关税不确定性以及更广泛的经济前景正让投资者置身充满挑战的环境,这可能会妨碍一些关键矿产供应项目,包括涉及铜、锂等面临中期供应短缺的矿产的项目。”
在美国上个月对中国祭出新关税之后,北京方面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这令制造商感到担忧,促使他们加速寻找非中国供应商。部分稀土出口已于本月恢复,但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目前我们尚未看到价格大幅上涨,但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不会是一个大麻烦,” 比罗尔说。
“许多国家现在都在贸易政策和谈判中强调关键矿产……我非常希望,由此我们将看到更大程度的多元化。”
关键矿产是高科技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从绿色能源技术到人工智能(AI)和国防等领域都离不开它们。关键矿产并非科学术语,但每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的战略和经济优先事项来制定自己的关键矿产清单。
近年来,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需求激增,这主要受到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网络的推动。2024年,市场对锂的需求猛增了近30%,远远超过了2010-2019年间10%的年均增长率,而对镍、钴、石墨和稀土的需求则增长了6%至8%。
与此同时,投资势头有所放缓。2024年,对关键矿产的资本支出仅增长了5%,低于此前一年的14%。勘探活动在2024年趋于平稳,标志着自2020年以来出现的增长势头暂告一段落,与此同时,初创企业融资也开始显现降温迹象。
在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矿产中,铜是供应风险最大的矿产之一。国际能源署对从拉丁美洲到非洲再到澳大利亚的全球采矿项目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到2035年,铜市场将出现30%的供应缺口,这主要是由于资源质量下降、资金成本上升以及新探明的铜矿数量有限等。
比罗尔表示:“我们不要忘记,从发现一个矿山到产出第一批产品大约需要17年的时间。”他说:“有鉴于此,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几年铜市场的供应和价格都将面临重大挑战。”
眼下,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通过公共资金投入、战略伙伴合作和政策改革等多种手段,加大力度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
美国政府此前发布了行政命令,加快审批速度并增加对国内项目的投资,同时呼吁进行深海采矿,并将这一行动纳入其打破中国在该领域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布局。特朗普政府还达成了一项协议,使美国能够获取乌克兰的矿产财富。
欧盟则致力于将40%的关键材料加工环节留在欧盟境内,同时设定了一个目标,确保没有任何一个非欧盟国家提供的材料超过其战略清单上任何材料年消耗总量的65%。
比罗尔表示,各国政府应在公共融资、简化审批流程和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助力新的企业进入市场。他同时还强调了战略储备对于缓冲潜在供应干扰因素的重要性。
比罗尔说:“对我而言,关键的一点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考虑到(矿产供应链)集中度过高的现状,我们绝不能仅仅依赖市场力量调节。”
他说:“我们现在需要制定设计完善的政策措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