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金钱,再有爱情。
几个世纪以来,婚姻制度与其说是一种浪漫的结合,不如说更像一份经济契约——结为夫妻之后更有机会实现经济上的成功和生活稳定。
近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年轻一代美国人表示,财务保障不再是结婚后要实现的目标,而是结婚的先决条件。
对今年2月结婚的瑞安(Ryan)和阿曼达·多纳(Amanda Dona)来说,婚礼就是向亲朋好友发出一种信号,表明他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安全的阶段。
“它意味着过去几年的疯狂岁月已经翻篇了,”32岁的阿曼达表示。她从事市场研究销售工作,拥有硕士学位。33岁的瑞安则是一名保险理算员。
这对夫妇表示,他们在婚礼前都实现了自己的许多财务目标,包括在各自的工作中获得晋升、在纽约州长岛共同购买了一套房子以及收养了一只狗。
“你在结婚之前,已经在教育和职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社会学教授、保守派智库家庭研究所(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的研究员布拉德·威尔科克斯(Brad Wilcox)表示。
威尔科克斯和其他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心态的转变是导致人们初婚年龄上升或者结婚可能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去年,男性和女性初婚年龄预估中位数分别为30岁和29岁,高于2008年的28岁和26岁。
最近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特拉维斯·凯尔西(Travis Kelce)的订婚堪称顶石型婚姻的终极典范,两人都是30多岁,或许都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
研究人员指出,问题在于,顶石型婚姻观提高了人们对结婚前需要达到的生活水平的期望标准。
“如果你买不起带白色尖桩栅栏的大房子,也没钱在弗吉尼亚乡村举行一场美好的婚礼,”威尔科克斯说,“那么你就永远也不会结婚,因为你会认为‘婚姻不适合我’。”
不过,研究人员还指出,人们越晚结婚,对伴侣的选择越严格,婚姻就会越稳定,从而有助于降低离婚率。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结婚率(即新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长期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08年至2023年期间,22岁至45岁人群的初婚率下降了9%,每1,000位从未结婚的美国人当中只有60人结婚,这是根据鲍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国家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arriage & Family Research)的一项分析。
家庭研究所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在2008年至2023年期间,22岁至45岁拥有学士学位人群的总体结婚率下降幅度远远小于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同年龄人群。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群的已婚成年人比例也只是略微下降,而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二人群的已婚成年人比例下降幅度则大得多。
“婚姻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国家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的助理主任克里斯塔·韦斯特里克-佩恩(Krista Westrick-Payne)表示。“人们一般不想结婚,除非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买得起房子,而且他们在寻找伴侣的时候也希望对方满足所有这些条件。”
一些想要结婚的年轻人表示,他们觉得自己经济状况还不够稳定,无法结婚。尤金·霍珀(Eugene Hopper)表示,之前他为了支付大学学费而去参军,然后靠《退伍军人权利法案》(GI Bill)提供的福利和送披萨维持生计,这让他感觉自己一直在苦苦追赶。“当你感到经济拮据时,你就不会那么经常出去玩,不会有那么多乐趣,也不会出去结交新朋友,”34岁的霍珀现在住在俄亥俄州伊农市,是一名电气工程师。
“由于我曾在部队服役,所以我比身边的同辈都大六、七岁,”霍珀说。“这使得我的婚事进一步推迟了。”
直到最近,终于感觉事业稳定了之后,他才觉得自己做好了结婚的准备——但是,在独自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他很难想象以伴侣为中心的生活。
“当我极度渴望婚姻时,它是那么美好,现在它所有的吸引力和光环都消退了,”他说。“现实开始摆在眼前。”
在新泽西州皮特曼市,32岁的调酒师凯瑟琳·马歇尔(Catherine Marshall)一直都很清楚,她想要先实现经济独立,才有可能选择与他人分享生活——以及金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愈发难以预见自己到底会不会结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难想象有其他人住在我家里,共享我的空间,”她说。
她对可供选择的恋爱对象也不太满意。“显然现在的约会对象都糟透了,”马歇尔吐槽道。她还补充说,她约会过的男人往往收入都比她低,感觉更像是她的负担而不是帮手。
经济学家表示,男女之间日益分化的经济轨迹正使顶石型婚姻模式更难实现。
女性的相对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许多男性却陷入了困境。“过去,男性不需要跨越这么高的门槛,因为他们手握“养家糊口顶梁柱”这张终极入场券,”无党派智库美国男孩与男性研究所(Institute for Boys and Men)所长理查德·里弗斯(Richard Reeves)指出。
人们倾向于沿着社会经济曲线选择与自己条件相当的人作为配偶,这种做法被称为“选型婚配”。尽管女性大约占大学毕业生的60%,在学历方面超过了男性,但这种教育程度的不匹配并没有阻碍高学历女性结婚。
这类女性的结婚率没有受到影响,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本杰明·戈德曼(Benjamin Goldman)指出,这是因为有些女性虽然没有找到同样受过大学教育的配偶,但她们嫁给了收入最高的、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男性。这就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面临更少的选择。
父母的财富是另一个主要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如今结婚所必需的稳定。高盛(Goldman)的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在父母收入位居前四分之一的37岁美国人当中,有59%的人已婚,而在父母收入位居后四分之一的37岁美国人当中,只有30%的人已婚。
高收入者本人或其子女之间的婚姻有助于巩固财富,从而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家庭经济学家梅丽莎·卡尼(Melissa Kearney)指出。
“受过教育的女性比前几代女性拥有更多的经济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卡尼说。与此同时,“她们会选择的伴侣往往也是条件非常非常优秀的男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