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
全球基金经理在经过多年的厌恶之后,又冒险进入中国,受到中国股市全球领先涨势和中国高科技产业进步的刺激。
高盛集团表示,上个月全球对冲基金在境内股市的活跃程度达到近年来最高,这与2021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一些客户认为该市场“不宜投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表示,投资者的担忧已从风险转向错失良机。官方数据显示,各资产类别的外资流入均有所增加,这种协同增势在过去十年中仅有三年出现过。
综合来看,这些迹象表明,在长期监管打压和不断升级的房地产危机中,中国股市一度失去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如今却出现了好转。今年,中国股市2.7万亿美元的涨幅已证明其吸引力不容忽视,而全球基金仍保持低配的仓位配置,表明其仍有充足的增持空间。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增长,”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投资组合经理张建锋(Joseph Zhang)表示,他一直在增持中国资产。“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中国资产的重估不再是政策驱动的狂热,而是由基本面改善所驱动。投资者信心可能会增强。”
外资持有中国资产全面扩张
2025 年所有资产类别四年来首次实现净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6月底数据
这与2021年触顶后的痛苦岁月截然不同,当时一些基金经理表示,中国根本不值得冒险。如今,这种说法已转变为信心,这得益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以及面对美国限制措施时展现的经济韧性。更强劲的资本流入可能会支撑人民币,并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中地位的雄心。
时机也对中国有利。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对抗性贸易政策、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以及不断膨胀的美国预算赤字,都鼓励投资者寻求美元资产的替代品,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景顺投资解决方案团队多资产投资组合经理Chang Hwan Sung表示,随着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和美元走弱,估值诱人且全球基金持仓较低的市场(例如中国)将受益。他表示,Sung的基金一直在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配置。
今年上半年,外资增持境内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这是2021年以来首次同步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份的净流入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约60%。
这一势头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在本月初的一次吹风会上 表示,8月份“境外投资者总体上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
科技的崛起
这种观念转变的背后是科技行业的进步,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巨头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寒武纪科技等芯片制造商也取得了突破。
“未来几年,全球投资者将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Amundi UK Ltd. 新兴市场全球主管Yerlan Syzdykov表示。他表示,推动因素之一是中国强劲表现带来的“害怕错过”情绪,以及清洁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价格诱人的机会。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在专注于新兴市场的美国上市交易所交易产品中,追踪香港和中国股票和债券的产品在截至 9 月 19 日的一周内 流入资金最多。
摩根士丹利表示,截至8月底,外国多头基金的流入量达到10亿美元,与去年170亿美元的流出量形成鲜明对比。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有所改善,但全球基金的中国持仓仍低于1.3个百分点,而亚洲(日本除外)基金经理的持仓则已增持。
策略师劳拉·王 (Laura Wang)表示,在她美国营销之旅中遇到的客户中,超过 90% 表示“明确愿意”增加在中国的曝光度,这是自 2021 年初峰值以来的最高兴趣水平。
尽管中国已停止发布北向资金数据(北向资金是全球基金通过香港购买中国股票的重要途径),但高盛策略师刘劲杰表示,现有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尤其是A股的参与度已升至周期高点”。他表示,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的总资金流入量是近年来最高的。
作为境内股市基准的沪深300指数本季度上涨16%,达到三年多来的最高点。以科技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数同期上涨近50%,是全球表现最佳的指数之一。尽管有所上涨,但这两个指数仍低于2021年的高点。
然而,对一些人来说,中国市场长期低迷的伤痕如此之深,重返股市几乎是不可能的。2021年开始的一波监管整顿——涵盖从科技到辅导等各个领域——导致股市暴跌,并加剧了“不可投资”的论调。
当局也急于抑制市场过度波动,这意味着失控的市场反弹可能面临审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意味着美国最大的公共基金和养老基金将继续出于政治原因回避中国。佛罗里达州去年加入了美国多个州的行列,要求其养老基金剥离中国资产。
债券溢出效应
尽管如此,对其他资产类别日益增长的兴趣表明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北京致力于支持经济,而美国的贸易战只会增强中国的工业实力。
今年,中国科技公司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创历史新高。汇丰控股大中华区债务资本市场主管吴友仁表示,点心债券市场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各大洲投资者基础的不断扩大。
吴恩达表示,在本月初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的债券发行中,来自中东的投资者进行了跨市场投资,欧洲的优质基金也参与其中。阿里巴巴的可转换债券发行获得了数倍认购,竞购者包括多头投资者和对冲基金。
虽然风险情绪的复苏令国债承压,但对中国人民银行放松货币政策和中国低通胀的预期正开始吸引买家回归。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董事总经理兼亚洲投资组合经理张志强(Stephen Chang)表示,与客户的对话已从“如何化解风险”转向“中国有哪些机会”。张志强共同管理着一只规模5.72亿美元的基金,其今年的业绩超过了98%的同行。他表示,在最近购买了一些中国国债后,他可能会进一步购买。
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减持了中国政府债券,但抛售规模已降至7月份的五分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邹兰上周在香港的一个论坛上表示: “人民币债券的实际利率仍然较高,这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
所有这些都对人民币起到了支撑作用,本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 7.1,为去年 11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瑞银集团中国全球市场主管方涛表示:“中国并非不可投资。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与全球投资者低个位数的配置之间的巨大差距,代表着巨大的长期机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