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
它不像铜那样充满活力,也不像稀土那样具有地缘政治吸引力——然而,铝却是当下最热门的金属。作为现代生活和全球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铝正步入一个成败在此一举的阶段:要么世界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供应危机,要么进一步落入中国的掌控。或者,更令人担忧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当前形势令人不安:铝价正处于三年来的最高点,接近每吨2900美元。虽然距离历史最高纪录仍有较大差距,但当前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处于1990年至2025年价格区间上限的5%左右。从年均值来看,今年的铝价有望成为历史第四高。
由于政治领导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铜、锗和稀土等金属上,铝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它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飞机、iPhone、窗框、汽水罐、电动汽车和家用电器都离不开它。如果没有这种灰色的金属,很难想象未来的电气化进程会如何发展。铝的年消费额接近3000亿美元,是所有有色金属中最大的。只有钢铁(一种黑色金属)的使用量超过了它。
与其他商品相比,铝土矿等铝化合物在地壳中储量丰富。但提炼纯铝的过程曾经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以至于直到一个世纪前,铝都被视为贵金属。拿破仑曾专门为最重要的客人准备铝制餐具。1884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碑落成,其顶部镶嵌着一座重达100盎司的铝制金字塔;当时,铝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白银。仅仅两年后,随着新的提炼技术的发明,铝开始变得普及。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铝的生产是一个极其耗能的过程,以至于这种金属常被称为“固体电力”。冶炼厂生产一吨铝所需的电量,相当于五个德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中国横空出世。得益于其燃煤电厂,这个亚洲大国拥有生产大量铝所需的廉价电力。因此,在过去的25年里,北京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满足了全球对这种金属的增量需求,目前全球铝需求量已超过1亿吨²。去年,中国原铝产量略高于4300万吨,而25年前仅为600万吨。但其扩张势头即将结束。几年前,中国共产党将国内冶炼厂的铝产量上限设定为4500万吨,到2025年,国内铝产量将首次触及上限³。明年,产量将达到上限。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形势具备所有挤压铝价的要素。首先,需求依然强劲,每年增长约200万至300万吨。其次,由于电力成本高昂,铝产量(尤其是在欧洲)受到冲击。尽管铝价高企,但随着长期廉价电力合同到期,许多国家的冶炼厂正在关闭。第三,全球铝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第四,铜价正处于历史高位,因此,尽可能用铝替代铜的动机显而易见。
除非新增供应来自其他渠道,或者经济危机导致消费下降,否则市场终将做出让步。目前市场意见严重分歧。多头认为铝价将在不知不觉中滑向结构性短缺,并在几年内攀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新高;空头则预期中国企业能够提高产量,铝价最终会走低。
关键在于印尼,由于国内产能限制,中国顶尖企业无法在国内建设冶炼厂,而印尼正是这些企业的首选之地。印尼煤炭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铝原料充足,且对气候政策漠不关心,如今已成为青山控股集团、中国宏桥集团和山东南山铝业等企业的建设基地。这与十年前中国在镍市场的类似举措如出一辙,当时中国在印尼的行动使印尼一跃成为镍生产大国。
如果所有新建冶炼厂都能投产,到2030年,印尼的铝产量可能会增长五倍,使其成为仅次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世界第四大铝生产国,从而确保全球市场的充足供应。此外,中国企业还在安哥拉建设铝冶炼厂,并利用水力发电作为电力来源。但镍业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保证铝业未来的表现。
首先,在印尼建设铝冶炼厂的成本似乎高于中国,这减缓了其扩张速度。而且,中国企业并没有像改变镍冶炼工艺那样,为印尼带来足以改变铝冶炼工艺的技术进步。印尼显然会成为重要的铝供应国,但它能否独自取代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平衡铝市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目前还远未可知。
对多头而言,更大的风险在于北京方面屈服并取消上限,或者设置足够的漏洞。例如,中国可以将使用绿色电力(包括水力发电)的冶炼厂排除在上限之外。或者,它可以允许现有工厂提高产能,从而在不实际扩建生产线的情况下提高电力供应。
世界面临非此即彼的结果:要么铝价上涨,波及全球经济;要么更加依赖中国企业。或许还有第三种结果——而且我认为这种结果最有可能:铝价上涨,但涨幅可能不及多头预期的那么惊人;同时,中国通过印尼的产量也会增加,但增幅可能不及空头预期的那么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