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
这仅仅是一个庞氏骗局吗?随着人工智能相关集团的估值飙升至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这个问题目前困扰着美国科技界——以及更广泛的市场。
事实上,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表明,十家亏损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例如 OpenAI、Anthropic 和埃隆马斯克的 xAI——现在的总估值接近 1 万亿美元,而风险投资今年已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 1610 亿美元。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实体中很少有人预计会在短期内盈利——而且这些估值受到跨领域供应商融资的推动,例如 OpenAI、Nvidia、Oracle、AMD 和 Broadcom 之间最近的交易。
最终结果是一种循环流动模式,与2008年之前通过信用衍生品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出现的一些相互联系的毛线现象相呼应。请记住,这些毛线现象导致了看不见的风险集中——并在泡沫破裂时蔓延开来。
正因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如今警告称,泡沫风险堪比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就连杰夫·贝佐斯这样的科技界大佬也承认,经济过度繁荣——尽管他也坚称,由于这“是一种工业泡沫,而非金融泡沫”,它将为世界带来未来创新所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益于”世界。
或许如此。然而,还有另一种解读事件的方式。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世纪前,人类学家注意到一些美拉尼西亚岛屿上出现了所谓的“货物崇拜” ——这是19世纪西方人抵达并向这些岛屿大量运送前所未见的消费品时出现的现象。
对当地人来说,这似乎完全令人费解,尤其是在二战期间“金属鸟”(也就是飞机)出现之后。于是,他们后来试图通过复制入侵者的象征物来释放这场看似神奇的洪流,比如悬挂美国国旗或建造竹制飞机模型。简而言之:一种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模仿性邪教应运而生。
几十年后,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借用了这个比喻来谴责“货物崇拜科学”,即研究人员“遵循所有明显的科学研究规则和形式,但他们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因为飞机没有降落”。
同样的道理现在也适用于人工智能。如今,几乎每位企业高管都渴望向投资者介绍他们的人工智能战略(尽管95%的公司(目前)尚未实现收入增长),每个风险投资集团也都热衷于展示人工智能的成果。
同样,每一位科技巨头的高管都在投资大型数据中心,尽管贝恩公司估计,到2030年,这些数据中心将需要约2万亿美元的营收。像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这样的魅力人物,也不断承诺带来新的奇迹。或者,正如软件工程师斯蒂芬·埃伯勒所感叹的那样: “观察业界围绕人工智能的行为,我始终有一种感觉:我们都在建造竹制飞机(就像货物崇拜一样),并期待它们能够飞起来。”
别误会:我并不否认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方方面面的巨大潜力,也不否认精明的企业家、公司和投资者会从中获益匪浅。人工智能会的,他们也一定会的。
我也不会否认,正如贝佐斯所说,这种狂热最终可能会带来社会效益。我们或许正在经历19世纪铁路狂热的重演,泡沫破裂时,许多投资者被压垮了——但至少它构建了造福后世的轨道网络。
事实上,美国资本主义要想积累创建此类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规模,可能只有通过这样的狂热。至少,我从一些白宫官员和科技界人士那里听到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这是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竞争的最佳途径。(尽管正如经济学家、前风险投资家比尔·珍妮薇所指出的,如果特朗普政府破坏了科学这只“下金蛋的鹅”,那么这一切都将是徒劳的。)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科·塞尔科维奇表示:“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战略性中介的行业内风险分担形式。”他认为,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Sematech联盟汇集企业和联邦资本,以稳定美国半导体研发,对抗日本的主导地位”的极端版本。
但即使这种“风险分担”模式最终证明其合理性,我们也不能忘记“货物崇拜”问题——或者当泡沫破裂、奇幻思维终结时将会出现的伤亡。
什么因素会引发这种现象?原因有很多:利率上升、供应链灾难、能源危机、神经符号人工智能等新创新,这些创新超越了“变形金刚”(基于概率的)人工智能系统,或者仅仅是现有人工智能的廉价版本,比如DeepSeek的人工智能。
无论如何,任何参与这场人工智能狂潮的人都需要警惕相互联系的毛球,规避风险,并了解美拉尼西亚货物崇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