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多年来,在投资者纷纷涌入AI或加密货币等下一个风口的背景下,生物科技行业一直备受冷落。眼下该行业重新成为焦点,然而问题在于,此轮上涨到底标志着真正的复苏,抑或只是又一次短暂的反弹。
尽管生物科技板块已大幅回升,但仍较疫情期间触及的峰值低约40%,是美国股市上少数几个看起来定价合理的领域之一。SPDR S&P Biotech ETF在过去三个月上涨19%,轻松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4%的涨幅。而近来该板块跑赢大盘的情况并不常见。
即使经历了这次上涨,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仍然不高,企业价值与销售额之比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波涨势能否持续将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持续的资金支持、可预测的监管环境、积极的试验结果以及稳定的交易活动。这一次,这些力量似乎正在协同发力。
高盛(Goldman Sachs)美国医疗健康股票研究主管阿萨德·海德尔(Asad Haider)指出,今年大部分时间里,在市场押注利率走向的背景下,生物科技板块的走势与罗素2000小盘股指数亦步亦趋。但最近几周,这种相关性已开始减弱,生物科技板块大幅领先。这表明推动此次反弹的不仅仅是对降息的希望。
首先,围绕监管和政治局势的一些迷雾已逐渐散去。特朗普(Trump)当选美国总统后,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对疫苗的怀疑态度以及他对联邦卫生机构的改组最初曾令生物科技股受到冲击。骏利亨德森(Janus Henderson)的基金经理丹尼尔·莱昂斯(Daniel Lyons)表示,自4月份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持续不断地批准新药,例如最近为Insmed用于治疗慢性肺病的药物开了绿灯,这让投资者感到安心。
与此同时,市场对大型制药公司的信心也有所改善。海德尔指出,在特朗普最近与辉瑞公司(Pfizer)达成药品定价协议后的两个交易日里,大型制药商股票录得25年来最大的集体涨幅。这样的反弹至关重要:制药公司股价上涨时,收购意愿也会随之增强,而收购是生物科技行业的命脉。
交易活动确实已经加快。Stifel的蒂姆·奥普勒(Tim Opler)表示,虽然没有出现任何单笔规模超过150亿美元的交易,但按年化后的1,790亿美元计算,全球生物科技并购交易额有望创下自2019年以来最强劲的一年。
比如,最近辉瑞公司收购了Metsera,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收购了Akero Therapeutics,这两家被收购的公司都专注于快速增长的心血管代谢领域。Metsera交易的委托书文件显示当时有多个求购方,这证明了在大型制药公司的重磅药物专利保护到期之际,它们对新产品线的渴求有多么强烈。
另一个有利因素是幸存者偏差。该行业大多数最弱的参与者终于被淘汰出局。
2020-2021年期间,由超低利率和mRNA技术推动的泡沫催生了一波生物科技公司IPO浪潮,其中不乏一些可疑的公司。仅在2021年,就有111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许多公司没有可行的产品,但经过了几年时间后这些公司才关门、合并或返还资本。
现在,这场洗牌似乎已基本完成。Stifel的奥普勒称,当前市值低于现金余额的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数量已从2022-2023年的200多家降至约50家。
还有其他迹象表明行业纪律正在回归。海德尔说,2025年整个行业的裁员人数已超过去年的峰值,并且是自高盛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他说,这是“泡沫被挤出”的又一个迹象。
科学本身的环境也在改善。骏利亨德森的莱昂斯指出,在投资者已经不看好的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等领域,临床结果一直很强劲。
uniQure宣布针对亨廷顿病这种致命神经系统疾病的试验取得成功后,该公司股价飙升,提振了整个被高度做空的生物科技板块的资产价格。这类刺激因素可以创造一个良性循环——挤压空头并吸引新的资本。例如,uniQure股价在过去12个月里上涨近1,000%。
尽管股价飙升、交易活跃、融资渠道重新打开,但IPO市场依然低迷。Stifel的数据显示,生物科技公司今年有望通过IPO筹集26亿美元,远不及2021年270亿美元的融资额。
这种克制实际上可能是有益的。“作为一名公开市场投资者,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太多IPO过快地发生,”瑞穗(Mizuho)的医疗健康策略师贾里德·霍尔茨(Jared Holz)说,“缓慢而稳定,只有优质公司进入,这是好事。”
没人能准确把握生物科技股的每日波动时机。但科学和市场情绪在一段时间以来首次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如果市场继续追逐可承受的风险,该板块的反弹势头可能仍有后劲。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