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市场中诸多明显的负面因素并未持续。这意味着,今年最后几个月或许是时候为市场融涨做好准备了。
从美国到法国,再到现在的日本,基金经理们对债务可持续性、高风险市场非理性繁荣等各方面都越来越感到担忧。然而,市场走势与4月份美国关税冲击以来的走势如出一辙:股市高涨、公司债火爆,资金涌入私人市场,所有这些都源于人们对通货紧缩仙女将持续压低美国利率的强烈信念。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就加入他们,甚至谨慎的投资者也纷纷加入其中。
“客户会问,现在还有泡沫吗?”富达国际驻伦敦的投资组合经理迈克·里德尔说。“是的,看起来确实有泡沫,但这种情况或许还能持续两年……这种疯狂何时会结束,真的很难回答。”
然而,识别风险并不难,如果这些风险集中在三个关键领域之一,也不足为奇。其中最明显的或许是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目前,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支撑了巨大的市场——无论是在公开市场还是私募市场——并且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了令人不安的很大一部分。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美国可能已经陷入衰退。投资者现在公开质疑这是否构成泡沫。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甚至一本正经地辩称,确实如此,但这是一种“好的”泡沫。他最好记住,所有泡沫最终都会破裂。
第二是信用利差难以承受的紧缩。就在股市不断上涨之际——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迄今已上涨15%,自4月低谷以来已上涨近40%——投资者习惯于购买公司债而非政府债券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几乎消失了。用美国银行的话来说,近几个月来,投资者对这类资产的看涨情绪“激增”,这意味着“回调风险正在上升”。市场确实没有犯错的余地,这使得近期与私人债务市场相关的失败更加令人担忧。如果出现回调,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制度和政治规范的持续衰落。美国过于富裕,在全球金融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不可能被视为新兴市场,但它的行事方式确实像一个新兴市场,而且“Maga”对美联储的全面接管甚至还没有完成。
目前,市场对美国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凭借其主导储备货币地位而享有过高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认为就业市场正在动荡,美联储或许无论如何都需要降息。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没什么问题,但最大的风险是通胀死灰复燃,这已经体现在美国消费者价格上。任何阻止央行降息的举措都会抑制这种繁荣,迫使债券价格下跌,借贷成本上升。关键在于,美国政府关门导致官方经济数据被屏蔽,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在盲目行动。
在边缘领域,基金经理们也在密切关注英国政府债券,因为英国政府债券即将于下个月公布预算案,甚至日本政府债券也在今年已大幅下跌,原因是人们担心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可能会阻止日本央行按预期加息。这些市场不像美国国债那样有分量,但很容易引发市场重新思考,看看债券是否真的能为投资者带来足够的风险补偿。
不过,就目前而言,所有这些以及更多因素仍是悲观主义者的“猫薄荷”,而更乐观的投资者则沉浸在狂欢模式中。“错失恐惧症(Fomo)正盛行,”巴克莱银行的Emmanuel Cau及其同事在最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散户投资者仍在疯狂买入美国股票,资金正以自去年11月美国例外论交易达到顶峰以来最快的速度涌入共同基金,而各种类型的对冲基金却错失了所有机会,导致另一大批买家尚未感染“错失恐惧症”的病毒。
怀疑者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陈旧市场周期即将消散的余气中。或许如此。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余气能带我们走多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