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
特朗普政府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协定中加入了“毒丸”终止条款,这在华盛顿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外交武器。
上周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签署的两项新协议中都包含了这些条款,这些条款威胁说,如果任何一个国家签署一项危害“美国基本利益”或“对美国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竞争性协议,这些协议将终止。
贸易专家表示,这些极其不寻常且影响深远的条款相当于对与中国有着密切贸易关系的小国进行“忠诚度测试”,并有可能重塑美国未来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贸易谈判格局。
“这是美国通过这些协议来保护其市场准入优势,试图重塑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亚洲工厂’,”瑞士洛桑IMD商学院地缘政治与战略教授西蒙·埃文内特表示。
埃文内特表示,这些条款范围过广,赋予美国单方面终止协议的权力,使华盛顿在整个地区获得了新的影响力。
与马来西亚的协议还包含一项条款,要求其遵守美国的制裁和其他经济限制。
“最终,毒丸条款将贸易协定从纯粹的商业工具转变为管理伙伴国更广泛的对外经济政策方向的工具,”埃文内特本周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尽管 2020 年的《美墨加协定》中存在部分“毒丸条款”的法律先例,但埃文内特表示,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协定中的宽泛条件不同,《美墨加协定》的条款具有法律定义的触发条件。
弗林特全球咨询公司的贸易专家萨姆·洛表示,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与美国签署的协议本质上是策略性的。“首先,这些协议旨在缓解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过度之处,它们会暂时奏效,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失效。到那时,就必须采取其他措施了。”他说道。
布鲁塞尔智库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经济战略中心负责人玛丽亚·德梅尔齐斯表示,这些“毒丸计划”是多边主义的“又一颗钉子”,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试图主导区域供应链的担忧,尽管这些计划会在多大程度上限制或减缓与中国的供应链一体化还有待观察。
她补充说:“这相当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说‘我是老大,你们得跟我打交道’,你们必须扪心自问,这些国家有什么谈判筹码才能避免被套上毒丸条款?其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通过这些东盟国家渗透美国。”
除了毒丸条款之外,美国还考虑对经由东南亚港口转运的中国制造商品征收 40% 的“转运”关税,这被视为进一步加剧中国与其区域贸易伙伴之间的隔阂。
贸易分析人士将密切关注美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包括泰国和越南)正在进行的“互惠关税”谈判的结果,看看这些谈判是否也包含“毒丸条款”。
马来西亚的贸易协议在东南亚国家引发了强烈反弹,批评人士称该协议损害了马来西亚的主权和长期以来在外交政策上的中立立场。
马来西亚贸易部坚称,美国无权“强迫马来西亚做出任何决定。他们只是要求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进行讨论或磋商”。
特朗普最近访问吉隆坡,与东盟11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会面,期间他展开了一系列谈判,其中就包括与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签署贸易协定。
与该地区许多国家的谈判最初并非华盛顿的优先事项,但今年夏天,特朗普与柬埔寨和泰国领导人就暴力边境冲突后的和平协议进行的互动,重新激发了贸易谈判的活力。
这两个亚洲国家——以及促成和平谈判并主办东盟会议的马来西亚——对美国的进口关税从高达 49% 降至 19%。
然而,由于曼谷最近政府更迭,美国和泰国之间的贸易协议被搁置了。
与越南的谈判越来越困难。“河内方面正力求获得更好的条件——这一策略也存在风险——它对20%的对等关税税率感到不满,而大多数其他东盟国家的税率仅为19%。”欧亚集团东南亚区负责人彼得·芒福德表示。
柬埔寨和马来西亚协议中的强制性条件提高了东盟较小国家的风险,这些国家希望在该地区对冲中国(通常是主要供应国)和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间的风险。
该地区各国长期以来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努力维系两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中国外交部表示,北京“一贯主张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和经济争端,同时相关谈判和协议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
这表明东盟国家将继续试图两面讨好。继特朗普上周访问吉隆坡之后,东盟与中国签署了一项更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将双方到 2024 年的贸易额提升至 7710 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一位官员表示,美国的目标是“通过关税、双边谈判和协议来消除破坏性的贸易逆差,保护美国产业和工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