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那些担忧如何应对中国在科技领域领先地位的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往往会想到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开源人工智能。但对于这些人,我们有一些坏消息要告诉他们。本周,我们将报道中国如何在另外两项前沿技术领域——自动驾驶汽车和新药——迅速取得进展。随着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它们将充分展现中国强大的创新能力。
中国在这些重要领域的进步令人瞩目。无人驾驶出租车革命正在加速发展,这可能会重塑交通运输、物流和都市日常生活。中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造价仅为美国Waymo的三分之一,行驶里程已达数百万公里,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在医药领域,中国已从仿制药生产国转型为全球第二大新药研发国,其中包括抗癌药物。西方竞争对手正在获得中国企业的授权许可。中国诞生医药巨头的日子似乎不再遥远。
这两个行业的崛起充分体现了中国创新的运作模式。深厚的人才储备、广泛的制造业基础和巨大的规模共同推动其在价值链上快速攀升。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生产得益于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在激光雷达和其他自动驾驶所需传感器供应方面的优势;规模化生产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大量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以及仿制药生产带来的利润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创新。
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中,更令人惊讶的是其灵活且宽松的监管机制。与其他行业一样,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其他方面的帮助。但真正推动发展的,是其高效的规则制定。2016年,中国领导人提出要成为“生物技术超级大国”的目标后不久,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2015年至2018年间,药品监管机构的人员规模增长了四倍,仅两年时间就清理了积压的2万份新药申请。获得人体试验批准所需的时间从501天缩短至87天。去年,中国企业开展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临床试验。
同样,中国也较早开始尝试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了吸引人才和投资,地方政府迅速批准了试点项目,并安装了传感器和其他数字基础设施来引导自动驾驶车辆;目前已有超过50个城市开展了试点。许多地方政府也尝试制定了责任认定法律和测试指南。尽管事故有时会造成项目暂停,但试点计划帮助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这项新技术。
国内残酷的竞争给单个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幸存者却被训练成极具竞争力的出口冠军。在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不仅要与其他运营商竞争,还要与廉价的人工驾驶出租车竞争,而此时经济正遭受通货紧缩的困扰。新技术获得的补贴最终都来自低收入工人的口袋。许多亏损企业将无法在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中生存下来。但那些幸存下来的企业将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求盈利。
因此,新一轮中国低成本创新浪潮将席卷全球,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中国的廉价药品可能带来诸多益处,尤其惠及发展中国家。但对中国制药企业而言,美国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才是最诱人的宝地,它贡献了全球70%的制药利润。而中国对西方制药企业研发管线的重要性意味着,这种关系甚至可能是互惠互利的。相比之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路径可能与中国其他技术出口的通常路径类似。由于美国自身拥有相关产业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顾虑,无人驾驶出租车目前受到美国的阻碍,但它很可能在其他一些国家站稳脚跟,因为这些国家在自主化方面的努力远远落后于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竞争有可能掏空西方经济。如果存在中国倾销和补贴的证据,那么针对中国出口采取反制措施是合理且必要的。如果存在安全风险,采取行动也是合理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收集的数据可能构成监控威胁;中国制药业也曾爆出腐败丑闻。然而,以安全为名采取盲目的保护主义是错误的。在选民担忧生活成本之际,阻碍或限制中国创新成果将剥夺消费者享受更便宜、更优质药品和交通工具的权利。
因此,西方经济体最好重新思考本国的创新模式。人们很容易对中国的崛起抱持宿命论——认为中国对未来技术的掌控只能通过专制独裁和铺张浪费的补贴来实现,因此民主国家无法效仿。但中国私营部门的创造力和监管机构的灵活应变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遗憾的是,西方在这方面却走错了方向。
慢生活
美国拥有足够的规模和雄厚的财力参与竞争。但在许多州,尤其是在民主党执政的州,监管机构却在阻挠或拖延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政府正在打压大学,削减基础研究经费。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美国对移民,包括有才华的移民,也抱有敌意。在制药领域,随着中国临床试验份额的上升,欧洲正在落后。欧洲各国的经济迫切需要进一步融合,以便能够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同样,监管机构也常常为了安全而牺牲风险承担和实验精神。
没有任何规定说中国必须主宰未来。但如果西方想要在自动驾驶汽车和医疗领域,更不用说电动汽车、太阳能和其他关键技术领域与中国竞争,就必须从中国的崛起中吸取正确的经验教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