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
自4月份低点以来,美国股市一路飙升,涨幅高达36%,一路横扫所有警示信号。如今,它正面临着投资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最为看重的一个挑战。
“巴菲特指标”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是评估股票估值是否过高的实用指标。该指标已突破疫情期间创下的纪录,而疫情期间的纪录正是2022年熊市爆发前的水平。该指标将美国股票的总市值(目前约为72万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比较。如今,即使GDP增速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快水平,该指标仍然显示股市规模是经济规模的两倍多。
巴克莱银行衍生品策略师斯特凡诺·帕斯卡莱(Stefano Pascale)等人在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目前的市值与GDP比率自然表明股票估值过高,也印证了人们对泡沫行为的担忧。”尽管该指标并非完美无缺,但“投资者仍应谨慎地将创纪录的股票市值与GDP比率视为过度乐观情绪的又一警示信号。”
今年早些时候,巴克莱团队推出了自己的指标,利用追溯至 1997 年的期权数据来衡量市场的狂热程度。当时人工智能革命正为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创造数十亿美元的价值,人们纷纷将其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该指标的提出旨在帮助投资者观察仓位是否过高以及是否存在非理性繁荣的迹象。
他们发现,他们的指标往往会模仿巴菲特指标的走势,现在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该指标衡量的是美国股票中那些拥有流动性期权的股票所占的比例,目前约为11%,而其长期平均水平为7.1%。该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和2021年的“网络迷因股”热潮中都曾超过10%。
数月来,市场泡沫的担忧持续存在,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已攀升至以往崩盘前的水平。空头还警告称,劳动力市场降温以及低端消费者压力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根基不稳。尽管如此,企业盈利依然稳健,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也提振了经济活动。
巴菲特在2001年就曾警告说,当估值与GDP之比达到目前的水平时,投资者就是在“玩火”。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门人还告诫人们不要孤立地看待这一指标,他在公司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事情并非像一两个公式就能简单判断市场是被低估还是高估那么简单。”
巴菲特强调,虽然“每个数字都有一定的意义”,但其重要性会因具体情况而异。
巴菲特指标的过往记录印证了这些谨慎之言。今年5月,该指标发出信号,表明股票价格相对便宜,而此时股市正开启历史性的六个月飙升。在此之前,该指标曾在2019年春季发出警告信号,但标普500指数随后继续创下新高。
过去二十年,股市构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型科技公司凭借其巨额现金流,占据了标普500指数市值的近三分之一。帕斯卡尔指出,该指标的其他问题还包括美国公司日益依赖全球盈利机会,而GDP衡量的是国内经济活动。此外,他还补充道,“当经济形势良好时,股票投资者往往比较乐观”,而这种乐观情绪也反映在GDP的增长上。
不过,也有理由对这两种指标持保留态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利润。盈利大幅增长,支撑了股价上涨,第三季度业绩更是近年来最强劲的之一。据彭博行业研究报道,在已公布业绩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超过70%的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3%,销售额也以三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在11月4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年度盈利增长中位数处于其通常区间的上限,并且接近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不包括疫情后复苏时期的繁荣景象)。此外,美国股市的盈利增长“在多个方面都有所扩大”,缓解了人们对盈利增长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的担忧。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吉姆·里德在另一份报告中写道,市场舆论近期发生了转变,对市场集中度的新质疑引发了人们对股市回调的担忧。他称,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周二近8%的跌幅“正是这种转变的典型体现,尤其考虑到该公司前一天还上调了营收预期。”不过,里德也表示,由于这家数据分析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年里翻了四倍,“这使得任何财报发布都面临着极高的预期。”
巴克莱银行策略师表示,虽然市场正进入季节性强势期,但仍需保持谨慎,并建议投资者“利用上涨行情锁定近期收益,同时限制风险,仍然是审慎的策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