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研究所:
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51.1%,涵盖所有商品。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32.6%,涵盖所有商品。美国关税比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上任时高出近1.5倍,上涨了30.4个百分点。中国关税比2025年1月20日高出50%以上,上涨了11.4个百分点。
2025年5月初,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曾升至126.5%,随后有所下调。特朗普第二届政府通过一系列不同举措提高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而达到了这一高度,但并非所有举措都针对中国。(两届特朗普政府都曾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中国征收特别关税。此处列出的其他影响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税行动则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或1974年《贸易扩展法》第201条实施。)
2025年,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实施关税调整,分别于2月4日和3月4日上调10个百分点,涵盖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随后,特朗普政府于3月12日上调了所有进口自外国的钢铁、铝及其衍生产品的关税,并于4月3日上调了汽车进口关税,5月3日上调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4月5日(上调10个百分点)、4月9日(上调74个百分点)和4月10日(上调41个百分点),美国再次上调了125个百分点的中国进口关税,但同时对一些行业实施了豁免,其中一项豁免于4月11日实施。
然而,在中美官员于日内瓦会晤后,双方同意将4月份累计的双边关税上调幅度从125%降至10% ,并于5月14日起生效。结果,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126.5%降至51.1%。(同样,平均关税的下调并非仅仅因为行业豁免而降低了115个百分点。)
随着2025年中国采取报复性关税,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在4月中旬达到峰值147.6%,随后有所下调。2025年初,中国分三批采取报复性关税,最初将美国出口范围从58.3%扩大到63.0%,然后在4月10日达到100%,对所有美国进口产品征收84%的报复性关税。然而,由于日内瓦会议于5月14日达成了相互降低关税的协议,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从147.6%降至32.6%。
由于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美国对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所有商品的平均关税在2025年1月20日至5月3日期间从3.0%上升至11.7%。这其中包括4月5日征收的10%关税,该关税并非仅仅由于行业豁免而将平均关税提高了10个百分点。(注:2025年3月4日,美国对某些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了新的关税,这些商品最终未能根据《美墨加协定》(USMCA)“申请并符合”优惠条件。该关税变化未在此处反映。此外,美国对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所有商品的关税在4月9日当天暂时上调至15.7%,随后特朗普总统于同一天撤销了部分关税,暂停上调关税90天。)
2018年以来中美关税对比
美国关税比2018年中美关税战爆发前高出15倍以上。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上调30.4个百分点,几乎是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整个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总上调16.2个百分点的两倍。
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2021年1月20日至2025年1月20日),美中关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例外是美国在2024年9月和2025年1月上调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导致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平均关税从19.3%升至20.8%。(产品范围几乎没有变化;美国的政策主要是提高已涵盖产品的关税税率。)
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执政期间,所谓的美中第一阶段协议于2020年2月14日生效,并规定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新的关税。2020年2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为19.3%,比2018年1月高出六倍多。这些关税涵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66.6%,约合3350亿美元的贸易额(以2017年的进口水平计算)。
自2020年2月起,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平均关税也从贸易战前的8.0%升至21%。当时,中国征收的报复性关税涵盖了58.3%的美国进口产品,价值约900亿美元(以2017年进口水平计算)。2020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排除程序,中国企业可以申请暂时豁免报复性关税。然而,中国并未履行2020年1月15日签署的法律协议中确定的在2020年和2021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的承诺。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已从2018年初的8.0%降至2022年初的6.5%,目前基本维持在该水平。而美国则将其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2018年1月的2.2%提高至目前的11.7%。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