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几家海运公司正改用小货轮运送货物,还有公司直接取消了跨太平洋的航次。预计本周抵达洛杉矶港的集装箱数量将较上周减少30.4%。“情况比新冠疫情时期还要糟糕。”
随着美国新关税开始抑制需求,从中国运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持续下降,全球最大的几家海运公司正改用小货轮运送减少的货物,还有公司取消了航次。
全球最大的五家集装箱船运营商表示,跨太平洋东行航线的货运订舱量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一。这些最大的航运公司表示,他们尚未彻底取消航次。但他们正在用最多可运载约14,500个20英尺标准箱的货船来取代最大运载量18,000个标准箱的巨型货轮。
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 Moeller Maersk)在一份电邮声明中表示:“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之际,我们将继续优化我们的网络利用率,例如在一些中美航线上用较小的货船替换较大货船,以便更好地契合当前需求。”这家仅次于地中海航运(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的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称,所有计划中的跨太平洋航次目前都维持不变。
据新加坡和伦敦的经纪商称,到目前为止,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已经取消了原定于5月份的大约24个从中国发往美国西海岸的航次。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Gene Seroka)表示,他预计本周抵达洛杉矶港的集装箱数量将较上周减少30.4%。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已有17个原定于5月份的航次被取消。洛杉矶港和邻近的长滩港共同构成了美国最大的港口群。
中国青岛,港口外的一艘空集装箱船。 PHOTO: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不可预测的时期,”德国航运公司赫伯罗特(Hapag-Lloyd)的发言人尼尔斯·豪普特(Nils Haupt)对《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这比新冠疫情时期还要糟糕,当时物流链花了几个月时间才恢复。”
豪普特补充说,来自东南亚的集装箱订舱量增加了约四分之一,但这仅相当于通常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订舱量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在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设有工厂的中国制造商正将生产转移到这些地区。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中国经济,”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熊奕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最新的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将会延迟,因为这些货物要几周后才能抵达美国港口,而且进口商可以依靠库存维持一到两个月。”
衡量全球大宗商品运输成本的波罗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表示,航运公司将迅速取消航程或“空白航行”(blanking),这不禁让人想起新冠疫情时期。波罗的海交易所称:“进口商正依靠积累的库存和美国的保税仓库熬过关税上调的时期。”
据海关数据显示,美国去年从中国进口了约1,100万个集装箱,约占全部进口量的38%。航运业高管估计,到目前为止,关税政策已导致该货运量减少了约30万个标准箱。
航运公司表示,他们希望中美两国的关税谈判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得到解决。这将使集装箱需求在夏季高峰期回升,届时,进口商或许可以补回自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将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145%以来被取消或推迟的订单。
航运研究公司Xeneta的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Peter Sand)表示,即便中美两国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恢复发货后的货物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开始从中国运出。他补充说,从越南到美国西海岸的运费现在每箱已经上涨了200美元,而3月底时还与中国的运费几乎持平。
“中国出货量目前非常疲软,运量降幅高达50%,”海事情报平台Linerlyitca在本周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尽管东南亚发往美国的货运量有所回升,但不足以弥补整个跨太平洋航线的缺口。”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