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牌比特朗普好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特朗普的错误很简单,他只看了贸易数据。 他似乎认为,由于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美国可以通过高关税抑制中国出口,从而损害中国的利益。 但评估这场贸易战的力量平衡的关键在于所谓的可替代性。 中国可以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大豆和高粱征收惩罚性关税,而这几乎不会对国内造成通胀影响,只需替代这些进口产品并在全球市场其他地方购买即可。 美国无可替代 至少在短期内,美国无法替代中国的稀土和矿产,而这些资源在很多领域都至关重要,中国也知道这一点。 许多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例如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土耳其,它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比与美国的贸易往来要多,因此它们不会愿意站在美国一边,阻碍重要商品的流通。 减少美国对某些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并非易事。例如,iPhone 的制造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印度已被提出——但这将耗费很长时间,而且成本高昂。 中国目前在物流、制造供应链和工程方面拥有比较优势。中国在智能手机和许多其他产品的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非偶然: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要低得多。随着供应链的重构,这些产品的价格将会上涨。 中国必须寻找其他买家
这是事态失衡的第二种方式:贸易战主要对美国造成进口方面的冲击(供应问题),对中国造成为其商品寻找足够市场方面的冲击(需求问题)。
但中国拥有弥补需求不足的专业知识、决心和资源,或许能够迅速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实现这一目标,而由于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较低,中国在这方面拥有充足的空间。
中国的 GDP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们用他们的钱实际上可以买到的商品——当价格不同时经济学家比较经济规模的标准方法)高于美国,这可能再次为其国内商品需求的增长提供空间。
中国还可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工资;劳动力份额仍然低于大多数其他国家。
政府支出仍有大幅增长的空间。这可以用于科学和教育领域,这将扩大其在工程领域对美国的领先优势,也可以用于环境和卫生领域,或者使数千万公民更容易从农村迁移到城镇。
因此,它可以弥补对美国出口损失造成的总需求不足,而不必向世界其他地区“倾销”,尽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会发生。
美国需要多年的转型
美国在这样的贸易战中所需要的供给侧调整实施起来要困难得多,需要多年增加投资、培训和基础设施。
此外,美国也加大了这一调整的挑战。反复无常的关税,加上政府效率部(DOGE)实施的大幅公共部门削减,对私营和公共部门都造成了严重破坏。
将生产转移到美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然而由于所有这些干扰,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确定三个月后的经济环境,更不用说四年后了。
。
重返工厂?不
甚至贸易逆差也可能恶化。特朗普大谈重振制造业就业岗位,但目前制造业就业岗位仅占美国就业岗位的不到10%。
他只顾着过去,不顾未来。即使他成功重振美国制造业,也无法为美国去工业化地区的工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如今的汽车都是由机器人制造的,最好的公司雇用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数量与生产工人一样多,而且生产线上的工人通常薪水不高。
如今,服务业和知识产业才是真正重要的,但几乎可以肯定,美国在这些服务业上的长期贸易顺差将会减少,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对美国相当大的软实力造成的损害:旅游业正在急剧下滑,外国学生不愿在美国学习,法治正在经受考验,总统正在对美国顶尖大学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教育是关键
最后一点使得长期前景更加黯淡,因为大学创造的科学进步是这个国家技术主导地位的基石。
这是我们在美国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与此同时,中国在过去十年里新建了数十所大学。
。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发表的一篇关于美国关税战的文章的摘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