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到 iPhone 再到半导体,将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是唐纳德·特朗普经济议程的基石。
由于该国工厂难以找到工人,3 月份仍有 50 万个工作岗位空缺,特朗普政府和一些企业高管设想用机器人来填补这一空缺。
然而,行业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制造商面临着不确定的经济环境,而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及技术熟练工人的短缺,都是自动化快速发展的障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学教授、美国 Ambi Robotics 公司首席科学家肯·戈德堡 (Ken Goldberg) 表示:“公司不能突然改变策略。”
成本是最大的障碍。尽管在中国制造商的推动下,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正在迅速下降,但一种被称为“协作机器人”的低价机器人的零售价仍在2.5万至5万美元之间。
相比将自动化系统集成到工厂,机器人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机器人市场 Qviro 的首席执行官 Jorg Hendrikx 表示,如果将传感器、安全围栏、传送带和其他基础设施考虑在内,安装一个将货物堆放到托盘上的机器人的成本可能高达 15 万美元。
如此高昂的成本让许多美国制造商望而却步。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在拥有50至150名员工的工厂中,只有20%拥有机器人,仅为拥有1000名以上员工的工厂的一半。
制造商也受到其所生产产品类型的限制,在产品频繁变化的行业中,机器人通常经济性较低,因为需要重新编程或重新配置。美国五分之二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行业,而该行业的生产线通常年复一年地生产同一种高价值车型。
随着特朗普全面征收关税后美国经济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包括新设施在内的大规模前期资本支出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受欢迎。
牛津互联网研究所人工智能教授卡尔·本尼迪克特·弗雷表示:“许多企业将暂停投资,因为你不知道未来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子。”
代表该行业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苏珊娜·比勒 (Susanne Bieller) 表示:“如果你想在自动化方面投入资金,你需要确保这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战略。”
她补充说,提高关税将对寻求购买机器人的美国企业造成“巨大负担”。美国依赖进口机器人成品和关键零部件,因为所有领先的制造商,例如瑞士的ABB、中德合资的库卡和日本的发那科,都位于美国境外。
专家们还批评了政府对回流采取的“只施大棒不施胡萝卜”的政策。
“关税是惩罚性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 Agility Robotics 的首席产品官梅洛尼·怀斯 (Melonee Wise) 表示。“我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或明确的激励措施,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向自动化的)转变。”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税收抵免、补贴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全国性举措,中国和韩国的机器人采用率都远远超过美国。
根据政府研究平台公共支出论坛的数据,美国政府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已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投资约60亿美元。然而,美国缺乏国家机器人战略,而且特朗普政府正在大幅削减联邦科研预算。
比勒表示,尽管人形机器人和那些能够通过集成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学习”的机器人被大肆宣传,但这些技术的复杂程度和价格还未达到可以广泛应用的水平。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加速对拥有安装和使用机器人技能的工人的需求,例如编程、系统设计、工程和维护,而这些技能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短缺状态。
“制造商很难招到合格的工人,”美国制造技术协会劳动力发展专家凯瑟琳·罗斯表示。“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不足以满足行业需求。”
“机器人即服务”提供商 Formic 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萨曼·法里德 (Saman Farid) 表示,工厂里经常会出现“机器人墓地”,因为缺乏维护专业知识而被封存的设备。
对于雇主来说,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工会普遍反对自动化。
代表送货司机、酒店员工和杂货店收银员等各类工人的工会日益抗争,要求制定条款,限制在工作场所使用机器人,或要求向失业工人支付赔偿金。去年,以国际码头工人协会为代表的码头工人在美国36个港口因自动化问题罢工,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尽管自动化的支持者表示,由于劳动力的缺乏,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仍然警告说,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认为设定预期非常重要……(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还无法完成很多任务,”戈德堡说。“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