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
美国工业确实有过辉煌的时期。制造业产出从未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的峰值,当时该行业的劳动力人数超过100万人。新冠疫情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双重打击暴露出美国工厂无法迅速扩大必需品(无论是口罩还是弹药)的生产。波音公司、英特尔公司等知名制造商以及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不断受到危机的困扰,而中国的民族冠军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和华为等公司)则不断攀升。
辉煌岁月
美国制造业产出,指数2017年=100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通过 FRED
对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来说,关税是万能药——可以对朋友、敌人甚至企鹅征收。然而,对几乎所有经济学家来说,关税只是一剂庸医良药,可能会让美国制造商陷入更大的痛苦。在全球最大经济体周围筑起高墙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在此提供一系列免关税政策,为振兴美国制造业提供更可靠的途径。
① 研究中国的策略
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声称,中国利用美国攫取了大量制造业产能。如果这种策略如此有效,美国应该用它来对付其最重要的战略对手。
中国并非通过关税将自己打造成世界工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方面降低了进口壁垒,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其中一些措施引发了其贸易伙伴的持续抱怨: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迫使外国公司用技术换取市场准入,以及抑制国内劳动力的工资增长。政策制定者还使用了标准的产业政策工具,例如补贴研发投资,并为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被视为战略性行业的制造商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
为了实现工业化,中国采取了两项特别有效的措施,美国应该效仿。首先,它引入了外资。20世纪80年代,欧洲汽车制造商是首批进入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之一。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美国公司也紧随其后。近年来,苹果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进行了巨额投资。如今,外国公司生产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出口产品。
联赛表
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经济分析局
注:“制造业的附加值”是衡量产出的一种公认方式,不包括投入的价值
相比之下,美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主要依靠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法治和稳健的货币等优势作为充分的激励。台湾半导体公司和三星电子公司在美国西南部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的芯片厂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美国也应该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敞开大门。然而,美国政府在各个层面上,主要阻挠中国企业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或电池。这是错误的。四十年前,美国汽车制造商受益于日本竞争对手在美国建厂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同样的情况可能再次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
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另一点是其庞大的工业中心网络。深圳是世界电子产品生产中心,因为那里集中了海量的工艺知识。这体现在庞大而灵活的劳动力,能够制造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或下一代有价值的产品。美国的趋势则截然相反,昔日的工业中心正在全国各地消散。底特律不再配得上“汽车城”的称号,而硅谷如今也不再生产多少微处理器。
美国公司倾向于分散投资,以便在多个国会选区占有一席之地。其目标是:扩大其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并在投资激励措施的竞争中挑起地区之间的竞争。相反,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需要携手合作,打造集中的产业中心,让知识能够在工人、企业家、投资者和学者之间流通,就像曾经在底特律和硅谷那样。
② 创造新的制造范式
中国制造商不仅拥有比美国同行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其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也更高。2023年,中国安装了全球51%的工业机器人,而美国仅为7%。
中国在自动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3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
资料来源:世界机器人2024
为了保持竞争力,美国需要开发新的制造模式,其规模应与美国在早期工业革命中开创的模式相媲美。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在19世纪初通过引入可互换零件彻底改变了火枪的生产方式;一个世纪后,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完善了移动装配线。
21世纪,美国制造商能够拥抱哪些技术变革?一个显而易见的目标是人工智能。尽管中国在部署机器人方面拥有诸多优势,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仍不均衡,这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克服行业弱点的机会。正如从蒸汽动力到电力的转变需要对典型工厂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一样,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能力也需要新型的机器、传感器套件和工作流程。
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工厂。数控机床(CNC,即计算机数控)或可调式冲压系统将生产大型模块化零部件。简单的机器将组装座椅、车轴和车门,这些部件经过特殊设计,易于用简易的夹钳操作。人工智能将监控每个步骤,识别缺陷,并制定更优的生产流程策略,并实时进行调整。
为了促成这一转变,美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放弃像上个世纪那样工厂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想法。相反,重点应该放在利用国家的科技优势上。
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还有一些潜在的发展可能预示着新的工业复兴。机床制造商或许能够生产智能工具,使制造更类似于编程。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可以为所谓的“轨道制造”的进步提供一个平台。轨道制造是一种利用微重力等太空条件来生产独特材料和产品的制造技术。更具推测性的是,纳米技术可能使精密制造成为可能,实现原子级控制。
③ 维护美国优势
如果美国继续保持繁荣,拥有坚定的盟友,并在科学和工业领域享有卓越的声誉,那么美国就更有机会巩固其制造业超级大国的地位。
与友好国家合作应成为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基石。特朗普威胁要对全世界征收关税,这让他一时兴起的追求成为对欧洲、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繁荣最明显、最现实的威胁,而这些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美国一样对中国的贸易行为感到担忧。任何与特朗普谈判的国家都知道,他很快就会改变主意。例如,在他第一任总统任期内,他迫使墨西哥和加拿大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现在,他又威胁要撕毁修订后的协定。
美国仍然可以与盟友并肩作战:依靠日本和韩国进行造船,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取稀土,并利用欧洲丰富的工业专业知识。拜登政府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美国无法独自匹敌中国的工业实力。但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对华盛顿心怀不满,并怀疑他们之间破裂的信任能否修复。
特朗普对大学的攻击也很难想象能给美国科学带来繁荣。诚然,大学确实存在浪费现象,而且往往与现实世界脱节。但鉴于大学承担着美国约一半基础科学研究的重任,它们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学研究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的进步,这两项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制造业范式转变中最大的两项。下一个潜在的突破会因为缺乏联邦拨款而湮没在大学实验室里吗?
最后,为了重振美国曾经辉煌的产业并开拓新的产业,美国领导人必须支持高技能和低技能移民的混合。台湾工程师帮助重建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糟糕状况。如果特朗普把美国变成一个不友好的国家,那么愿意在这里创新的人才就会减少。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对“如果我在工厂工作,我会过得更好”这个问题给出了积极回应。美国需要更大的劳动力队伍,提供现成的劳动力来从事那些通常艰苦而乏味的工作。
美国要想成功,必须展现出最好的自我。即便现在,它也能提供中国和俄罗斯无法比拟的诱人愿景。但特朗普越是让美国受制于他的冲动——无论是在贸易政策、移民政策还是投资者待遇方面——就越有可能,最终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绝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