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人工智能能否帮助识别基金经理的技能?

FT:   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巨额资金目前每年高达 4000 亿美元,而人们对这一投资的质疑也接踵而至。 怀疑论者问道,这些投入最终能否收回,更不用说产生人工智能狂热分子所期望的神奇回报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到摩根大通总裁杰米·戴蒙,金融界领袖们都警告称,市场将出现突然回调。这会不会成为历史上非理性繁荣的极端案例之一? 你可能还记得,这句话是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互联网泡沫开始时创造的。后来,他改口说泡沫只有在泡沫发生后才能被发现。格林斯潘的修正主义观点忽略了这一点,即在任何泡沫中,总有一些精明的人能够预见泡沫的到来。例如,在 1929 年华尔街崩盘前夕,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警告说,“可怕的”崩盘即将来临。最近,美国基金管理公司 GMO 的联合创始人杰里米·格兰瑟姆曾预测日本泡沫破裂、互联网泡沫破灭和 2007-08 年金融危机。在英国,基金经理兼慈善家乔纳森·鲁弗在互联网泡沫破灭、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导致的市场暴跌期间为他的客户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这种反对的声音总是被那些声称“这次不同”的人淹没。 当今股市估值是否非理性,是一个判断问题。但投资者行为是否非理性,则是另一个问题。显然,自南海泡沫以来的所有市场狂热中,投机者都沉醉于不为人知的财富故事,并被错失良机(Fomo)所驱使。Fomo 虽不及狂热,但也并非完全非理性。更重要的是,在专业投资者主导市场的 21 世纪,他们身上正体现着一种自相矛盾且反常的理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养老基金等资产所有者将大量资金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主动型资产管理公司的传统职责是通过评估企业长期现金流产生的基本价值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委托代理问题。为了监督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所有者通常会将其与某个指数进行对比。 因此,如果管理者持有的上涨股票的权重低于指数,他们就会面临压力,不得不采取动量策略或趋势跟踪策略来提升短期业绩。因此,他们最终会成为上涨股票的后期买入者和下跌股票的卖出者,代价是长期业绩不佳。这有助​​于降低他们被解雇的风险,或者至少是被解雇得更早一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保罗·伍利 (Paul Woolley) 和迪米特里·瓦亚诺斯 (Dimitri Vayanos) 的研究表明,这种动量交易有助于解释主动型基金经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并助长了持续的估值过...
最新博文

人工智能存在货物崇拜问题

 FT: 这仅仅是一个庞氏骗局吗?随着人工智能相关集团的估值飙升至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这个问题目前 困扰着美国科技界——以及更广泛的市场。 事实上, 英国《金融时报》的计算 表明,十家亏损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例如 OpenAI、Anthropic 和埃隆马斯克的 xAI——现在的总估值接近 1 万亿美元,而风险投资今年已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 1610 亿美元。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实体中很少有人预计会在短期内盈利——而且这些估值受到跨领域供应商融资的推动,例如 OpenAI、Nvidia、Oracle、AMD 和 Broadcom 之间最近的交易。 最终结果是一种循环流动 模式 ,与2008年之前通过信用衍生品在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出现的一些相互联系的毛线现象相呼应。请记住,这些毛线现象导致了看不见的风险集中——并在泡沫破裂时蔓延开来。 正因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如今警告称,泡沫风险堪比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就连 杰夫·贝佐斯 这样的科技界大佬也承认,经济过度繁荣——尽管他也坚称,由于这“是一种工业泡沫,而非金融泡沫”,它将为世界带来未来创新所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益于”世界。 或许如此。然而,还有另一种解读事件的方式。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世纪前,人类学家注意到一些美拉尼西亚岛屿上出现了 所谓的“货物崇拜”  ——这是19世纪西方人抵达并向这些岛屿大量运送前所未见的消费品时出现的现象。 对当地人来说,这似乎完全令人费解,尤其是在二战期间“金属鸟”(也就是飞机)出现之后。于是,他们后来试图通过复制入侵者的象征物来释放这场看似神奇的洪流,比如悬挂美国国旗或建造竹制飞机模型。简而言之:一种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模仿性邪教应运而生。 几十年后,物理学家 理查德·费曼 借用了这个比喻来谴责“货物崇拜科学”,即研究人员“遵循所有明显的科学研究规则和形式,但他们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因为飞机没有降落”。 同样的道理 现在也适用于人工智能 。如今,几乎每位企业高管都渴望向投资者介绍他们的人工智能战略(尽管 95%的公司 (目前)尚未实现收入增长),每个风险投资集团也都热衷于展示人工智能的成果。 同样,每一位科技巨头的高管都在投资大型数据中心,尽管贝恩公司 估计 ,到2030年,这些数据中心将需要约2万亿美元的营收。像OpenAI首席执行...

WSJ:从体育到AI的投机狂潮席卷美国,政府更是推波助澜

 华尔街日报: 当今这场以AI为中心的繁荣(或者说是泡沫)与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90年代的互联网股票以及21世纪头十年的房地产市场等以往的狂热浪潮有很多共同之处:高得离谱的股价估值、对高风险借款人的宽松信贷,以及流行一时的新型金融产品。 但这一次,感觉又有些不同。投机的热情已经远远超出往常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领域。加密货币这一全新的资产类别,目前估值约为4万亿美元。据美国博彩协会(American Gaming Association)的数据,去年美国人在体育赛事上的投注额达到1,50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4%。就连作为泡沫对冲工具的黄金,本身也看似有些泡沫化了。投机已融入当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之中。 而华盛顿官方非但没有抑制投机,反而在助长:美联储在降息,特朗普(Trump)政府在放松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而特朗普家族自身也从中获利。 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运营商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最近对Polymarket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这本质上是对投机生意的押注:从世界职业棒球大赛到爱尔兰总统选举,Polymarket让人们可以对几乎任何事情进行赌博。这笔交易包含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估值:洲际交易所称,其持股对Polymarket的估值为80亿美元,尽管该公司不报告任何收入。(Polymarket发言人未予透露公司是否有收入。) 这项投资也是对加密货币的押注,因为投注是用加密货币进行的。另外,这项投资也是在押注特朗普对预测业务的态度会比拜登(Joe Biden)更友好。2022年,Polymarket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达成和解后禁止了美国人的访问,此前该委员会指控该公司运营着一个未注册的衍生品交易平台。最后,特朗普家族也将从中获利: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的风险投资公司1789 Capital是Polymarket的投资者,他本人也是一名顾问。 洲际交易所对Polymarket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本质上是对投机生意的押注。 图片来源:Gabby Jones/Bloomberg News 也许这就是一种新常态。对足球和选举下注正成为我们生活...

美国反重力经济

 FT: 本周,飞往杜勒斯机场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的全球金融精英们降落在一个经历了美国最大建设热潮之一的州。 北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巷”象征着人工智能推动的科技投资和股市繁荣,帮助美国克服了今年年初唐纳德·特朗普贸易战引发的经济急剧放缓的严峻预测。 今年春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曾严厉警告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如今,该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的语气却截然不同。 她周四表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情绪——主要集中在美国。” 贸易关税并非唯一的逆风——美国经济还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低迷、严厉的移民限制以及如今的政府关门。但经济强劲表现的核心是消费者持续的支出。 经济学家表示,关键驱动因素是股市估值飙升产生的积极财富效应,这刺激了资产富裕人士的支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沙斯表示:“估值非常高,这为消费者带来了财富增长。” 问题在于美国这种反地心引力的扩张究竟能持续多久。 经济学家称之为双速经济,富裕家庭的支出受到飙升的股票价值的提振,而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则因高于目标的通胀和较低的工资增长而受到侵蚀。 “表面上看,经济看起来很有韧性,”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伊莎贝尔·马特奥斯·伊拉戈表示,“但潜藏的隐患依然存在……人们意识到,我们随时都可能遭遇冲击,导致经济韧性瓦解。” 一些人将股市飙升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加剧了人们对可能出现严重逆转的担忧。贸易摩擦再度爆发,市场很容易受到惊吓,而本周在华盛顿举行的年会期间,贸易摩擦仍在持续发酵。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周四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协会活动上表示:“资产价格非常高,而信用利差非常低。我看到了这些,如果情况并非如此,我会感到更安心。” “市场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戴蒙补充道。“但我对此不太确定。” 围绕美国经济的乐观情绪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代表们所感受到的恐慌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会议主要讨论特朗普“解放日”关税方案引发的全球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逆转和转变。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定为五分之二。“成员国都很焦虑,”格奥尔基耶娃当时说道。 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测,预计 2025 年美国经济将增长 2%,2026 年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