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乔尔·莫基尔为何值得获得诺贝尔奖

 经济学人: 10月13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获奖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菲利普·阿吉翁和布朗大学的彼得·豪伊特,他们为理解经济增长机制做出了巨大贡献,分享了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则授予了西北大学的乔尔·莫基尔(见图中间),并获得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的一半奖金。该奖项实至名归,也反映了知识潮流的变迁。 莫基尔先生是一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同时也是一位中间派学者,对任何一方都不太满意。他的文笔几乎比他那些古怪的同行都要好,他的作品甚至连门外汉都忍不住想从书架上翻出来。但他的推理方式像经济学家,而且不惧怕数字,这也让他置身于学术史的主流之外。如果他现在进入学术界,恐怕很难找到一份顶级的工作。 这位美籍以色列经济学家著述广泛,涵盖爱尔兰饥荒和居家办公的历史。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探讨了一个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意答案的问题:经济增长为何会腾飞?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GDP 并未增长。然后,在 18 世纪中叶左右,GDP 开始飙升。莫基尔先生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认为它能够解释这种转变。他在 2016 年出版的《增长文化》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直截了当的论点。大约在 17 世纪,欧洲的文化规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科学实验和发现,进而有利于这些思想的商业化。 莫基尔的这些论证推翻了当时盛行的共识,即工程学的进步与科学的贡献不大。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取得了技术突破,但却并不真正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最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认为,直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和工程学一直是对立的。 相比之下,莫基尔先生认为,像伦敦皇家学会(成立于1660年)这样的机构,在更早的阶段就将科学与工程融合在一起。然而,商业科学的繁荣需要适当的政治条件。例如,在东方,统治者担心自由思想者可能会推翻既定秩序,并对其进行镇压。欧洲似乎更适合知识进步。许多国家彼此相邻,这意味着招致当局愤怒的学者可以相对容易地逃脱。那里的政府也更愿意允许“创造性破坏”,即旧公司消亡,新公司成长——正如阿吉翁先生和豪伊特先生的著作所解释的那样,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欧洲而不是亚洲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看到莫基尔先生获奖,我感到欣慰。首先,他为人友善, 在会议上遇到 《经济学人》的记者时,总会给他们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他的获奖也体现了学术界令人欣喜的变革。 要理解近期发生的事件,...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三位经济学家,他们因解释“创新驱动”增长而获得

  202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 (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 (Philippe Aghion) 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关于创新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研究成果。 莫基尔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经济史学家,他因解释为何经济增长仅从启蒙运动时期才得以持续起飞而获得了一半的奖金。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尽管许多社会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但经济增长的井喷却很短暂。 莫基尔重点关注技术变革的影响,指出了持续增长的三个先决条件: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以便人们理解事物运作的原因;机械能力;以及对潜在颠覆性变革持开放态度的社会。 法国法兰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阿吉翁和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霍伊特共同获得了另一半奖金。 经济学奖委员会表示,他们因发展了“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而获得表彰。两人于1992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以解释企业如何投资新流程和新产品,从而超越前辈。 委员会指出,他们的模型与经济政策制定直接相关,因为它可用于调整研发补贴,并优化可能因技术变革而失业的工人的安全网。 该委员会以手机的演变为例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在一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几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委员会表示,获奖者的工作还表明“我们必须意识到并应对持续增长面临的威胁”——这些威胁可能来自少数公司被允许主导市场、对学术自由的限制或阻碍变革的利益集团。 阿吉翁在声明发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各国政府对贸易和开放设置了新的壁垒,并努力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需求,全球经济上空现在“乌云密布”。 他还提请注意美国和中国的技术领先地位与欧元区的“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因为欧元区尚未找到在促进竞争的同时推行有效产业政策的方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于1968年,由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正式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如果 OpenAI 破产了怎么办?

 经济学人: 环顾 人工智能世界,Open  AI 无处不在。据报道,9 月初,Chat  GPT 的创建者与博通达成协议,将从博通购买价值约 100 亿美元的定制 AI 芯片。两周后,这家初创公司透露,博通的更大竞争对手 英伟达 将在几年内向其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同时向其出售价值相同金额的图形处理单元 (  GPU  )。10 月 6 日,Open  AI 宣布与第三家芯片制造商 AMD 达成一项规模和循环相似的交易。这一次,Open  AI 可能会入股 AMD ,AMD 将在 2026 年至 2030 年间向 Open AI 出售价值约 900 亿美元的硅片。 这仅仅是过去的一个月——而且仅仅是芯片。在此期间,Open  AI 还同意从数据中心巨头甲骨文购买价值 3000 亿美元的计算能力;将 Booking.com、Spotify 和 Zillow 等热门应用接入 Chat  GPT ,让用户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搜索酒店、歌曲和公寓;并推出其新的视频生成应用 Sora 2,让好莱坞大吃一惊。在此过程中,它以 500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了 66 亿美元,一举超越 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 开放 人工智能(  Open AI)距离实现其创造超级智能的目标或许还有一段距离。但其掌门人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已然拥有了上帝般的影响力。博通、英伟达和 AMD的声明分别使这三家芯片制造商的市值增加了近2000亿美元、1600亿美元和超过600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3%、4%和24%。甲骨文的开放 人工智能 合同曝光后,其市值飙升逾2500亿美元 ,突破9000亿美元。 奥特曼先生及其初创公司的无处不在,加上它与其他 人工智能 公司错综复杂的联系,令人侧目。一家预计今年亏损100亿美元、营收仅略高于100亿美元的公司,似乎牵涉到太多事情。经纪人DA·戴维森称Open  AI 是“硅谷引以为豪的‘假装直到成功’精神迄今为止最大的案例”。从行业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来看,只有英伟达在 人工智能 热潮中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要理解这家模型制造商在整个 人工智能 领域的核心地位,不妨做一个思维实验。如果Open  AI 破产了会怎样? 这种...

贸易战跟踪:中国反制美国,全球芯片供应链正面临中国稀土限制的冲击

BBG: 在中国对稀土矿物出口实施限制,而美国则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并限制其软件销售之后,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上的企业正准备应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中国的限制措施是迄今为止针对稀土材料供应采取的 最具针对性的 举措 ,也是北京首次试图对外国公司实施长臂管辖,瞄准半导体行业,此举可能阻碍推动人工智能繁荣发展的芯片产业。此举促使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周五宣布,将对中国产品 加 征100%的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稀土限制可能会导致 ASML Holding NV 的发货延迟数周,该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生产最先进半导体机器的制造商。 一家美国大型芯片公司的高级经理表示,公司仍在评估潜在影响。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该公司目前面临的最明显风险是芯片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稀土磁体价格上涨。 另一家美国芯片公司的高管表示,该公司正急于确定哪些产品含有来自中国的稀土,并担心中国的许可证要求会导致其供应链陷入停顿。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最新提出的出口禁令将对哪些美国软件产品造成冲击。今年7月,美国政府 取消了 芯片设计软件销售的出口许可要求。这些规定是5月份为应对北京方面此前限制重要稀土出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 中国的新规定要求海外公司在运输任何含有微量中国稀土元素的材料时必须获得批准,并明确指出用于制造某些计算机芯片和推进军事应用人工智能研究的部件。 “这是中国实施的最严格的出口管制,”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关键矿产问题主任 格雷丝琳·巴斯卡兰表示 。“很明显,他们有权力和影响力,不仅让美国公司,而且让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遵守规定。” 芯片制造机器,例如 ASML 和应用材料公司 (Applied Materials Inc. ) 销售的机器 ,尤其依赖稀土,因为它们包含极其精确的激光器、磁铁和其他使用这些元素的设备。 一位熟悉 ASML 的人士表示,ASML 正在为业务中断做准备,尤其是由于一项条款要求外国公司再出口含有中国稀土元素的产品时必须获得中国的批准。由于涉及私人事务,该人士要求匿名,并指出 ASML 正在游说荷兰和美国盟友寻求替代方案。该公司拒绝置评。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高级数据研究分析师雅各布·费尔德戈伊斯 (Jacob Feldgoise) 表示:“在半导体价值链中,中国新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对在芯片制造过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