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中国房地产泡沫早有警示信号,为何无人悬崖勒马? - 华尔街日报



纽约对冲基金经理奎林(Parker Quillen)在中国北方参观一个名为天津环亚国际(Tianjin Goldin Metropolitan)的华丽新项目时,他想知道开发商究竟会用何种方式吸引客户。
该项目的公寓起价为100万美元,此外,还计划建造一座比帝国大厦还高大的写字楼、一座歌剧院以及若干购物中心和酒店。项目总面积将超过摩纳哥的土地面积。
有吸引买家的计划吗?奎林问道。带他参观的营销代理回答说,马球。
奎林记得那人答道:“正是。”


这位营销人员当时身着马球服,带着奎林穿过一个内有100多匹马球马的马厩。奎林询问了环亚的创始人是否对该项目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该营销人员说不知道。这名创始人是一位靠销售电脑显示器致富的亿万富翁马球爱好者。
奎林说:“然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项目的想法是,国际高管会来到天津,在这里设立公司总部,理由是他们喜欢马球。”他表示:“我当时想,天哪。”
回到纽约后,奎林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对中国房地产类股的做空押注中。


那是2016年,正是中国房地产热潮刚刚兴起的大好时光。即便在那时,对于任何一个有心观察的人来说,真相都显而易见: 这股热潮已经变成泡沫——而且很可能会以非常糟糕的结局收场。
然而,泡沫继续恶化,因为没有人希望盛宴终结。中国的开发商、购房者、房地产中介,甚至是为这场繁荣提供资金支持的华尔街银行,都忽视了警示信号。
开发商在投行人士和律师的帮助下,想方设法掩盖他们背负的债务金额。购房者虽然怀疑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但还是在继续买房。寻求丰厚回报的中外投资者为开发商提供了大量资金。


大家当时都有一个似乎无懈可击的假设,即中国政府绝不会允许房地产市场崩溃。中国人把大部分财富都投资在了住房上。如果允许楼市暴跌,民众的大部分积蓄可能会化为乌有,对共产党的信心也会涣散。
现在,中国正为没有及早采取行动控制这一切付出代价。
目前已有50多家中国开发商拖欠国际债务。专注中国房地产的民间智库可研(Keyan)称,约有50万人失去了工作。全中国约有2,000万套住宅尚未完工,估计需要4,400亿美元才能完工。


3月份,中国主要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5.9%。地方政府由于失去了向开发商出售土地的收入,在偿还债务方面面临困难。随着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加大,整体经济变得脆弱。房地产和相关行业一度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

“一文不值”

2016年,就在奎林参观天津马球场的同一年,两位香港会计师来到中国大陆,开着租来的别克(Buick)汽车上路了。
图洛克(Gillem Tulloch)和史蒂文森(Nigel Stevenson)及其公司GMT Research专门挖掘所谓的“金融反常现象”和“猫腻”,他们怀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这种现象。
在几十年前的毛泽东时代,市场由国家控制,大多数人住在由工作单位分配的房子里。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放开市场,私营开发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排又一排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掀起了历史上最大的投资热潮。
在图洛克和史蒂文森开始他们的旅行时,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都在警告市场存在泡沫。但只要市场出现疲软迹象,政府就会介入。中国政府出台了刺激购房的新政策,降低了利率,取消了购房限制。信心得以恢复,销售再次起飞。
图洛克和史蒂文森心存疑虑。当他们驱车穿越中国各地时,空置大楼和烂尾项目之多让他们大为震惊。
他们盯上了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开发商中国恒大集团(China Evergrande Group)的项目。该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许家印当时很快就要成为中国首富,据《福布斯》(Forbes)报道,2017年他的个人财富超过400亿美元。

图洛克和史蒂文森造访了恒大在16个城市的40个项目,得出的结论是,许多项目都是“僵尸资产”,收入很少或根本没有收入。这些僵尸资产包括入住率极低的酒店、从未有租户入驻的商铺以及远离主要人口中心的园区。

在距离朝鲜边境几小时车程的一个港口城市,有一个项目的六栋住宅楼被废弃,没有工人、住户或销售人员。然而,据图洛克和史蒂文森称,恒大在账面上仍将该项目视为优良资产,并未减记其价值。
图洛克和史蒂文森特别留意了恒大的停车库。许多车库几乎是空的。据他们估计,恒大已建成约40万个停车位,但却难以出租或出售,而在审计报表中,恒大仍将这些停车位的价值定为75亿美元,即每个停车位近2万美元。
这两位会计师说,恒大将车位作为投资性不动产而非库存资产入账,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在同行中不同寻常,使得恒大可以高估车位价值,并提前将收益入账。

他们在当年晚些时候写给客户的一份题为《审计师睡着了》(Auditors Asleep)的报告中写道:“根据我们的估计,该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其股权一文不值。”报告认为,恒大只能通过增加借贷才能维持下去。

恒大为其会计操作和商业行为进行了辩护,称其财务报告经过了审计。

图洛克和史蒂文森说,许多客户都同意他们的分析,但他们认为没有多少人据此采取行动。
他们不行动是对的。得益于政府一年前推出的楼市救助计划,中国房地产市场当时正处于反弹的前夜。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恒大的房屋销售额增长了11%,恒大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飙升了458%。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房地产似乎是比股市更明智、更安全的投资。许多人买了多套房子,空置在那里,一心盼着升值。
现年35岁的Chen Yanzhi说,她还在上大学时就开始买房,正好之前靠炒股赚了一点钱。她开始在全国各地看各种新楼盘项目,只要看到中意的房子就立马买下来。
十年间,她在南京、上海和海南省等地买卖了20多套房子。第一套房子花了她大约7万美元。几年后,她花380万美元在上海购置了一套房产。Che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爱房子,我爱与房子有关的一切。”

为开发商工作的年轻人也发了财。

40岁的Remen Xia曾在中国北方的吉林省做过恒大的销售经理,后来他跳槽到其他房地产公司。他说,到2018年和2019年时,他的年薪达到28万美元,而根据数据提供商Wind的数据,当时吉林省的平均工资还不到4,500美元。

开发商需要大量资金,这对乐于帮他们筹措资金的金融家们来说意味着有佣金可拿。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资料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期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发行美元债券总计筹集了2,580亿美元。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华尔街重量级银行在内的各家银行通过承销这些发债交易获得了17.2亿美元的收入。
银行家们在香港四季酒店的奢华大厅里开会讨论一笔笔的交易。据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回忆,他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在中国开发商拥有的游艇上举行的派对,那里有香槟和女伴。

“挖洞”


中资银行以及富达(Fidelity)、景顺(Invesco)、贝莱德(BlackRock)和品浩(PIMCO)等国际机构投资了中国的房地产债券。由于这些债券的回报率高达两位数,需求远远超过供应,因此投资者似乎愿意容忍这里面可疑的交易结构。

其中一种广受欢迎的策略被银行家和投资者戏称为“挖洞”,即利用空壳子公司借款,并由房地产开发母公司提供担保。根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查阅到的文件资料,除了6月30日和12月31日这两个被大多数中国房地产公司用来计算财务业绩的截止日期,前述担保全年有效。

这种交易结构使母公司可以避免在它们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为子公司债务提供担保所产生的负债。律师和会计师都表示,这种做法并不违法,因为资产负债表按规定只需提供公司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财务健康状况。
据了解这种操作的开发商和银行家说,开发商有时会在借款时多次抵押相同的抵押品。

一家对冲基金的高管回忆说,他在半打私募债务发行的条款书上都看到过同样的抵押品清单,即开发商子公司的股份、应收账款或公司官员的私人飞机和豪宅。因为需要创造高回报的业绩,他还是购买了这些债券。

他说,如果作为投资组合经理选择不忽视抵押品问题,拒绝购买这些债券,那么他的业绩将落在最后,他将被解雇。
据银行家和一家开发商的高管透露,中资银行非常热衷于承销此类债券,有时他们会同意将数以千万美元计的自有资金投资于这些债券,而不管债券的定价如何。银行的这种热情会向让其他投资者感觉相关交易十分火热,进而压低利率,使开发商的融资成本降低。
这位高管说:“那个时候是我们选择投资者,而不是相反的情况。”
当时恒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开发商,决心到2020年跻身世界百强企业。


一家中国评级机构的高管说,恒大要求他授予该公司主权信用评级,这将表明恒大与中国政府一样安全。
中国国内三家大公司给予了恒大最高的AAA评级。标普全球(S&P Global)只给了恒大B+评级,属于垃圾债券范畴。
中国国家媒体强调了这种评级上的差异,《人民日报》写道,部分原因是“缺乏对(中国)公司的了解”。《人民日报》指责西方公司“夸大了中国经济和公司的潜在风险”,并称跨国公司可能是在帮助做空者。
在2020年初抗疫封锁期间稍作暂停之后,市场继续强劲攀升。
根据高盛(Goldman Sachs)的数据,中国住宅和开发商库存的总价值达到52万亿美元,是美国住宅市场规模的两倍,比整个美国债券市场还要大。根据广发银行(China Guangfa Bank)和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一份报告,中国人近78%的财富捆绑在住宅物业上,而美国只有35%。
纽约对冲基金经理奎林以及香港会计师图洛克和史蒂文森等怀疑论者对此感到困惑。
奎林在考察天津开发项目后积累的空头头寸亏损了数百万美元。他说,做空中国房地产股票就像与魔鬼对话时,魔鬼承诺10美元的股票将在两年内跌至零。“但魔鬼没有告诉你的是,”他说,“在这两年内,股票会先涨到100美元,然后再跌到零。”
到2020年底,警示信号越来越难以忽视。


天津的房价可与伦敦房子最贵的地方匹敌。全中国有数百万套住房空置。
奎林认为,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在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而且有报道称监管机构正计划收紧信贷。奎林下了新的空头押注。



“红线”
2021年的第一天,监管机构实施了一项被称为“三道红线”的政策,限制杠杆率过高的开发商举借新资金。银行开始要求提前偿还贷款。投资者停止购买开发商的债券。
几个月内,恒大无法向建筑材料和建筑服务供应商付款,2021年8月该公司数百个项目停工。同年晚些时候,恒大向政府求助未果。
开发商资金短缺导致楼盘烂尾的可能性吓坏了中国购房者,他们纷纷停止购房。中国百强房企销售额急剧下滑。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中国开发商发行的高收益率债券从2021年的230亿美元降至2022年的4.31亿美元。

开发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贝莱德管理的一只高收益债券基金仍有9.41亿美元的中国房地产债券风险敞口,品浩的一只基金则有7.41亿美元。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的一只债券基金有12.8亿美元的此类风险敞口。


多年来一直炒房的个人投资者Chen说,她有一半的住宅现在没有租出去,有几套房子的价值现在低于她买时的价格。不过她说自己并不急于卖掉,仍然保持乐观。
恒大的前销售经理Xia在2023年初离开了这个行业,他当时的雇主也是一家开发商,已经六个月没给他发工资。他现在在中国短视频应用软件上运营账号。
上述香港会计师史蒂文森曾在2021年8月撰文称,尽管恒大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从最高点下跌了95%,但做空恒大股票仍有可能获利。他预测恒大股票将跌至零。
2021年12月,恒大的国际债券违约。2024年1月,香港一家法院对恒大发出清盘命令,恒大股票在每股0.163港元的价格暂停交易。


3月,中国证监会称,恒大在2019年和2020年的销售额被虚增了共计784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之一。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即普华永道)于2023年初辞任恒大核数师,称其无法获得与部分房地产销售收入确认相关的信息等问题。上述另一位香港会计师图洛克说,他最近把自己公司的2016年恒大报告发到了罗兵咸永道的一个投诉热线,但他预计不会得到回复。

奎林参观过的天津环亚国际的开发商高银金融(Goldin Financial)现已破产。那里的一座办公大楼被设计成手杖的样子,深受国际城市探险家的喜爱,他们在那里上演特技表演,并将视频发布到YouTube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将其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空置建筑


2021年,这个马球中心的马匹、葡萄酒和家具在一家拍卖网站上挂牌出售。
奎林现在是Contrarian Alpha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他不愿透露自己做空中国开发商最终赚了多少钱。他说,2017年的飙升后做空该类股的人,如果没有在股价上涨时被轧空,可以获得100%的回报。
他说,他觉得自己得到了证明,但遗憾的是他的赌注没有下得更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WSJ:为何泡沫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继续膨胀?

华尔街日报: 现在人人都在谈论着 人工智能(AI)泡沫 。但在多头看来,这恰恰证明不存在AI泡沫这回事。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人们真的相信价格被严重高估,他们就会抛售,泡沫就会破裂。如果人人都知道是泡沫,那怎么还会有泡沫呢? 我天生喜欢唱反调,所以我喜欢这个想法。当我与大众为伍时,会感到不安。但认为泡沫在普遍的警告声中不可能继续膨胀,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历史能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和金融理论也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互联网泡沫时代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说明泡沫如何在指责其过度膨胀的呼声中继续膨胀。我猜,一些铁杆人士那时可能真的认为,在公司名称后加上“.com”就能让其股价在接下来的一周半时间内平均上涨74%,或者认为通过衡量每网络点击价格来为公司估值真的合理。 但当时不乏“泡沫正在形成”的强烈警告。本报(以及其他所有有声望的刊物)在1999年充斥着各种文章,将许多收入为零的互联网公司股票的暴涨与郁金香狂热和南海泡沫相提并论。大型基金经理关于投机泡沫的警告也频频被引用。然而,互联网股票仍然持续上涨,直到涨势戛然而止。 原因是,许多人购买股票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司前景良好,或者点击量有朝一日会转化为收入,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朋友发了财,自己也想从股市中分一杯羹。 金融危机史方面的伟大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精辟地总结道:“没有什么比看到朋友发财更能扰乱一个人的幸福感和判断力了。”1999年,任何在互联网公司IPO中获得新股配售的人都立即赚了大钱。根据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荣休教授杰伊·里特(Jay Ritter)汇编的数据,当年IPO的平均首日回报率超过70%,是该数据自1980年有记录以来遥遥领先的最高水平。 然而,大多数人是在新股首日大涨后买入的,因为他们没有获得配售。他们为什么买入?不是因为这些公司很棒。许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看起来就像是在餐巾纸上画出来的,它们烧钱的速度越快,股价上涨得也越快。 这种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一些公司出售的股份很少,以及“博傻理论”——明天会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所以即使股价明显过高,现在买入仍然是值得的。在金融学中,这有一个古板的名称,叫“理性泡沫”。 标准金融模式的失灵通常会使泡沫恶化。一般情况下,股价之所以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仅是因为股价过高时持有者...

长期投资者四条历史投资教训

 BBG: 历史沉淀的四条金融法则   又到了一年中的这个时节。白昼渐短,落叶纷飞,当德意志银行研究院的最新《长期资产回报研究》报告抵达我的邮箱时,怀旧之情不禁涌上心头——啊,这醉人的秋意。   这份横跨200年历史、涵盖56个全球市场的报告,始终以详实数据见长,今年亦不例外。今日我将结合研究员吉姆·里德、亨利·艾伦与加蒂娜·波兹尼亚科娃的洞察,重点解读四个发人深省的发现。   **现金应急法则**   人们青睐现金,但它的角色应是应急储备。除了需要预留相当于3-6个月收入的应急资金外,在投资组合中配置部分现金更能让您随时把握市场机遇。然而若历史可鉴,将退休金塞在床垫下绝非明智之举。   过去两百年间,现金是表现最差的资产,年均实际贬值率达2%。而无限接近现金的“票据资产”(含利息收入)年均回报率为1.9%,虽跑赢通胀却远逊于股票(4.9%)乃至国债(2.6%)。   这并非否定现金的阶段性优势。研究发现,在25年周期内股票表现不及现金的概率为7.5%,但多数案例集中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与日本。反观美国,150年来从未出现股票长期跑输现金的时期。若以5年周期衡量,股票表现不及现金的概率升至25%。结论很明确:若能承受长期投资,现金应当转化为投资资产。   **股票抗通胀特性**   若通胀将成为常态,如何有效对冲?德银分析显示,作为实体经济的所有权凭证,股票天然具备抗通胀属性。令人惊讶的是,即便通胀率飙升至9%,股票长期仍能保持可观收益。只有当通胀突破9%临界点,股票收益才会急剧萎缩。可见除极端通胀外,股票历来是稳健之选。   **国债尚未见底**   尽管市场对政府债务的忧虑已持续发酵,甚至显露出过度恐慌迹象,但历史经验表明国债距离“估值洼地”尚存距离。数据显示,只有当名义政策利率突破4%且处于上升通道时,国债才可能提供持续正收益。当前欧洲央行利率维持在2%左右,美联储与英央行虽达4%却已进入降息周期。   这与“低价买入”的常识一脉相承。德银团队指出:过去70年间,低市盈率股票组合年均回报率达20.2%,而高市盈率组合仅11.4%。债...

别再迷恋黄金了,铝才是当下真正的金属之王

 BBG: 它不像铜那样充满活力,也不像稀土那样具有地缘政治吸引力——然而,铝却是当下最热门的金属。作为现代生活和全球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铝正步入一个成败在此一举的阶段:要么世界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供应危机,要么进一步落入中国的掌控。或者,更令人担忧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当前形势令人不安:铝价正处于三年来的最高点,接近每吨2900美元。虽然距离历史最高纪录仍有较大差距,但当前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处于1990年至2025年价格区间上限的5%左右 。从年均值来看,今年的铝价有望成为历史第四高。 由于政治领导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铜、锗和稀土等金属上,铝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它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飞机、iPhone、窗框、汽水罐、电动汽车和家用电器都离不开它。如果没有这种灰色的金属,很难想象未来的电气化进程会如何发展。铝的年消费额接近3000亿美元,是所有有色金属中最大的。只有钢铁(一种黑色金属)的使用量超过了它。 与其他商品相比,铝土矿等铝化合物在地壳中储量丰富。但提炼纯铝的过程曾经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以至于直到一个世纪前,铝都被视为贵金属。拿破仑曾专门为最重要的客人准备铝制餐具。1884年,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碑落成, 其顶部镶嵌着一座重达100盎司的铝制金字塔 ;当时,铝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白银。仅仅两年后,随着新的提炼技术的发明,铝开始变得普及。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铝的生产是一个极其耗能的过程,以至于这种金属常被称为“固体电力”。冶炼厂生产一吨铝所需的电量,相当于 五个德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中国横空出世。得益于其燃煤电厂,这个亚洲大国拥有生产大量铝所需的廉价电力。因此,在过去的25年里,北京几乎凭借一己之力 满足了全球对这种金属的增量需求,目前全球铝需求量已超过1亿吨 ² 。去年,中国原铝产量略高于4300万吨,而25年前仅为600万吨。但其扩张势头即将结束。几年前,中国共产党将国内冶炼厂的铝产量上限设定为4500万吨,到2025年,国内铝产量将首次触及上限 ³ 。明年,产量将达到上限。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形势具备所有挤压铝价的要素。首先,需求依然强劲,每年增长约200万至300万吨。其次,由于电力成本高昂,铝产量(尤其是在欧洲)受到冲击。尽管铝价高企,但随着长期廉价电力合同到期,许多国家的冶炼厂正在关闭。第三,全球铝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第四, 铜价正处于历史高...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中国汽车销量打破欧洲纪录

 BBG: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月份销量,由于电池驱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激增,9 月份销量超过了之前的高点。 据研究机构Dataforce称,以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上汽集团 旗下名爵汽车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为首的公司 占据了欧洲乘用车总销量的 7.4% 创历史新高, 首次超过了 起亚 等韩国汽车制造商。 聚集速度 中国品牌在欧洲乘用车市场的份额 来源:Dataforce 注:基于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及英国的销量。中国品牌包括Polestar、DR和Evo,不包括Smart和Stellantis-零跑汽车合资企业。混合动力车型包含插电式和不插电式两种版本。 继几个月的稳步增长之后,9月份的销量加速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扩大了其经销商网络,并扩大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阵容,其他瞄准推动该地区大部分增长的汽车类别的汽车制造商也采取了同样的举措。 Dataforce 分析师本杰明·基比斯 (Benjamin Kibies) 表示,这一井喷式增长“预示着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表示:“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渗透率正在持续增长。” 这种变化在英国尤为明显,英国占中国汽车制造商欧洲销量的近一半。英国每年两次的车牌更换提振了需求,同时也凸显了这些品牌日益增长的吸引力。英国10%的进口关税远低于欧盟去年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 “英国市场是关键,”基比斯说。“中国人在英国非常强大。” 比亚迪在英国的销量较8月份增长了6倍,这一增长速度几乎与英国本土品牌MG相当。奇瑞旗下的Omoda和Jaecoo品牌也凭借新款混合动力SUV取得了进展。 引领潮流 上汽、比亚迪、奇瑞在欧洲增长迅速 来源:Dataforce 注: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及英国的汽车销量。包括所有乘用车类型。 进军欧洲市场凸显了汽车行业日益加剧的不平衡,廉价的电池技术赋予中国制造商竞争优势。随着中国制造商在内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加快海外扩张,原本在电动汽车主导的中国市场已经失去市场份额的欧洲品牌如今在国内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在政治方面,欧洲也处于守势。欧盟的关税只是暂时减缓了中国品牌的崛起。 在中国禁止部分产品出口后,围绕一家荷兰芯片供应商 控制权的新贸易争端,令欧洲大陆自身的汽车制造商面临冲击。 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规模仍然很小...

WSJ:交易、奉承和战机护航:东道国如何竞相讨好特朗普

  世界各国领导人为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的来访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发起魅力攻势,以期获得美国关税减免,并免于被要求增加国防开支。 特朗普最近进行海外访问时,东道国派遣战斗机为“空军一号”最后的进场护航,并在红毯两侧安排身着制服的士兵和传统舞者列队欢迎。特朗普抵达后,东道国领导人常常称赞他在达成重大贸易或和平协议中发挥的作用。还有人一再承诺要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外国领导人向来都借助美国总统来访之机向白宫主人献殷勤。然而,与许多前任总统相比,特朗普更多地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向世界各国施压并索取让步,这也令各国领导人设法讨好特朗普的利害关系随之增大。 这套正在形成的外交脚本上周六在吉隆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特朗普的专机降落在该市机场前,马来西亚方面派出一架F-18战斗机在专机侧翼伴飞。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在舷梯下等候特朗普,旁边还有仪仗队和数十名舞者。特朗普甚至也加入了欢迎活动,他挥舞着拳头,随着音乐节奏摇摆,然后同时挥舞着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国旗。 特朗普还特意邀请安瓦尔进入他那辆被称为“野兽”(The Beast)的总统专车,然后一同驱车前往在此地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峰会。 “总统抵达时,他邀请我同乘一辆车。我说,‘这违反了安全礼宾规定’,而他却很高兴能打破规定,”安瓦尔不久后向听众津津乐道地讲述道,“那是一段很愉快的车程。” 片刻之后,在美国帮助下最终敲定的柬埔寨与泰国和平协议的签署仪式上,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表示特朗普理应获得诺贝尔奖,而安瓦尔则称赞特朗普“坚韧、有勇气”。 柬埔寨和泰国在7月份因长期存在的边境争端而发生冲突。特朗普威胁称,如果两国不能达成停火协议,美方将暂停关税减免。这迫使两国领导人接受由马来西亚斡旋的谈判。 这种盛大的场面与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在中东受到的欢迎仪式如出一辙,显示出美国的合作伙伴们如何试图奉承和影响这位美国总统。多国官员表示,为求成功,世界各国政府都会仔细追踪特朗普及其身边人的言论,寻找能让他们赢得特朗普青睐的话题。 这种隆重的排场有时超过了其他美国总统所享有的待遇,也表明如今特朗普到访时许多国家在机场欢迎仪式和峰会安排上的用心,与他们在政策成效上花的...

付鹏11月24日在HSBC内部演讲速记

《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对冲风险VS软着陆》   上篇 正值年底,虽然刚才汇丰一直强调大家不录音不录像,但大概率你挡不住。我在这儿讲话会谨慎一些,非常小心谨慎,大概率会有人透露出去,放到YouTube上,基本上所有见我都说付总我在YouTube上看过你的视频,我说那都是盗版的,靠盗版发财的也不少。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官方的,回顾会多一点,展望不多,因为这个月展望完了之后下个月怎么办?有些话对我来讲我倒觉得很简单,本质上原来我们是做Hedge Fund出身,所以我们的逻辑框架整体具有极强的延续性,不是说今年去讨论,或者说明年去讨论。 惯性思维从2016年开始,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然经历过过去的几年时间,我相信在座各位应该对这番话的理解变得越发深刻。 2016年实际上是美国特朗普的第一次大选,我有一个特点,我的特征是如果我觉得什么地方有投资机会,我可能第一时间去一线调研,我不喜欢看YouTube,我也不喜欢在网上扒。当然你会说,现在ChatGPT很强大了,人工智能好像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广泛流传或者广泛传播的很多信息是错的。这一点在2012年当时我从日本做完调研回来之后,我的感悟是最深的。 当然去日本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名字叫本森特,很快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他的,目前来讲应该是特朗普政府提名的美国财长。本森特原来是索罗斯基金实际掌控人,因为索大爷已经年龄很大了,去年的时候才刚刚把基金的业务交给他儿子亚历山大,但在这之前,最主要的几场战役本质上来讲都是本森特在主导。 2012年当时我从北京去香港约朋友们吃饭的饭局上,当时斯索罗斯基金在香港办公室跟我说,本森特从这儿去了日本。我说OK。我经常说一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当然你知道,网民们最可怕的地方是巴菲特“SB”、索罗斯“SB”,我最“牛逼”。你要记住,他们的所有行为一定有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巴菲特第一次去是2011年,我们正在讲福岛核电站泄漏,核废水污染以后海鲜不能吃的时候,一个80多岁的老头顶着核辐射泄漏去日本吃海鲜了,当然他去日本干吗,这其实很关键。 之后我们跑到日本做完调研回来之后那几年,我陆陆续续跟很多人讲,日本正在发生变化,日本的利率结构都会随之变化的,当然包括日本的证券市场。今年日本股市终于走出这35年了,创下...

1000亿美元的股市波动暴露出华尔街反弹背后的“脆弱性”

 FT: 华尔街股价每日波动数千亿美元已是常态,随着推动股市持续上涨的大型科技公司变得更加不稳定,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今年迄今为止,个股单日市值上涨或下跌超过 1000 亿美元的次数已达 119 次,创下年度最高纪录。 12 位数的股票波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Nvidia、微软和苹果等公司的巨大规模,这些公司的市值均超过 3 万亿美元,占了大幅波动的大部分。 但即使考虑到股市的增长,今年的波动幅度也非同寻常。美国银行的分析显示,2025年 大型科技 股“脆弱性事件”数量已超过2024年的纪录,这些事件发生时股价波动幅度远远超出其正常区间。 美国银行全球跨资产量化投资策略主管阿比·德布表示:“我们的大盘股一天的波动率高达10%、20%甚至30%。这种价格走势过去很少见。” 随着五大科技巨头——Meta、Alphabet、微软、苹果和亚马逊——本周公布季度业绩,大型股票的波动 性 也加剧了风险。这五大科技巨头市值总计达15万亿美元。Syz Group交易主管瓦莱丽·诺埃尔表示,如果这些公司的表现令市场失望,“下行风险可能相当惨重”。 尽管个股出现大幅波动,但整体市场波动基本保持温和,因为标准普尔 500 指数已从 4 月份的大幅抛售中反弹至一系列历史高点,因为大型股票往往不会全部朝同一方向波动。 德布表示,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变化,那就是“警告信号”。“如果遭遇宏观冲击,导致股市同步波动,那么指数波动幅度也会更大。” 今年 1000 亿美元或以上的股票波动次数创历史新高,而去年全年为 84 次,2022 年熊市期间为 33 次,当时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近五分之一。 高盛表示,股价波动的一大驱动力是衍生品市场。散户投资者和对冲基金一直在围绕业绩和宏观事件大举押注个股,进行短期套利。这迫使做市商通过增持仓位进行对冲,从而加剧股价波动。 高盛数据显示,本月个股期权交易量达到 2021 年模因股热潮以来的最高水平,散户投资者占该市场的 60%。 单一股票和杠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例如,提供单只股票两到三倍每日回报的基金——今年也吸收了大量资产,增加了额外的杠杆。本月早些时候,Volatility Shares 申请推出杠杆为五倍的 ETF,投资对象包括英伟达、Alphabet 和特斯拉等股票。 分析师表示,杠杆产品会加剧价格波动,因为为了维持基金的目标...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抛售价值61亿美元的股票

FT:   沃伦·巴菲特连续第三年抛售股票,这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即将结束他用六十多年时间打造的庞大企业集团的任期。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周六披露,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内,该公司又出售了价值61亿美元的普通股。巴菲特认为,卖出股票的机会比买入股票的机会更多,因为多个行业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过去三年,伯克希尔已累计出售了约1840亿美元的股票。 这家多元化企业集团的现金储备持续攀升,创下历史新高,高达3820亿美元,其业务涵盖保险、制造、公用事业以及北美最大的铁路公司之一。然而,这一数字并不包括短期国债持有的应付费用,伯克希尔指出,该季度此类费用约为230亿美元。 伯克希尔连续第五个季度没有回购任何股票,巴菲特决定继续观望。 自95岁的巴菲特宣布将于今年年底 卸任 首席执行官一职以来,该集团的股价一直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明年1月,他将由62岁的加拿大籍人士格雷格·阿贝尔接任,阿贝尔目前负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非保险业务。 “这是一个整体表现稳健的季度,”伯克希尔股东 Semper Augustus Investments 的总裁兼首席投资官克里斯·布卢姆斯特兰 (Chris Bloomstran) 表示。 多年来一直按兵不动、没有达成任何重大交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上个月终于完成了一笔大交易,同意 以97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 西方石油公司的石化业务。这是阿贝尔主导的第一笔重大交易。 自巴菲特5月份在奥马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即将卸任以来,投资者一直密切关注着公司的继任问题。在此期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高投票权的A类股票下跌了约12%,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了约20%。 但至少还有一些投资者保持乐观。“格雷格完全有能力接替沃伦,”布鲁姆斯特兰说。“他明白公司的运作方式。我认为他是经营这家公司的理想人选。”  巴菲特已告知股东,应更加重视营业利润,因为近几个月来汇率波动对其造成了影响。若将汇率因素计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盈利较上年同期增长34%,达到135亿美元。 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利润的增长,其子公司 Geico 在本季度增加了保单数量,过去 12 个月里,各公司的保险承保额增长了两倍,达到 24 亿美元。  虽然美国今年的飓风季相对温和,但加州山火肆虐洛杉矶,给当地企业造成了 11 亿...

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场主导地位正变得日益极端

 FT: 周二下午,美国股市创下今年第36个历史新高,但投资组合经理雅各布·桑嫩伯格却丝毫没有庆祝的心情。 受几家与人工智能热潮相关的硅谷大型科技公司的推动,标普500指数收涨。但即便如此,仍有397只股票下跌。 据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 称,在过去 35 年里,蓝筹股指数从未在如此多成分股遭到抛售的情况下出现过上涨。  “我知道英伟达在大量派息,我明白。但这个市场集中度如此之高仍然令人深感担忧,”加州投资集团Irving Investors的科技股分析师Sonnenburg表示。“如果你没有投资那十来只股票中的一只,赚钱将难上加难。” 在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达到 5 万亿美元的公司的一周内,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的主导地位变得更加明显。 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10只股票中有8只都是科技股。这8家公司占美国整个市场市值的36%,自4月份市场触底以来该指数涨幅的60%,以及去年标普500指数净利润增长的近80%。 野村证券分析师表示,标普500指数在截至周三的五个交易日内上涨了约2.4%,这几乎完全是由三只股票——Alphabet、博通和英伟达——推动的。 “在美国,我们显然处于一个由少数几家科技公司引领的、估值明显可疑的动能驱动型市场,”Grey Value Management 的首席投资官 Steven Grey 表示。  他补充说,标普 500 指数今年上涨了约 16%,因此“那些闭着眼睛随波逐流的投资者都赚到了钱”。 散户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投资MSCI全球指数可以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但该指数涵盖来自40多个市场的2000多家公司,目前其市值近四分之一集中在8家美国科技公司。 科技巨头的主导地位并非什么新鲜事:自15多年前的金融危机以来,苹果、微软和Meta等公司一直推动着美国股市走高。全球市场也往往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市场,并创造了大部分股东回报。 人们走过纽约证券交易所。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10只股票中有8只都是科技股,它们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36%。   © Timothy A. Clary/AFP via Getty Images 在美国,股市集中度是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大部分盈利增长和资本支出的必然结果。 例如,谷歌、亚马逊、Meta 和微软计划在今年投入超过 3...

美联储降息,鲍威尔暗示12月政策走向“远未确定”

BBG: 美联储主席 杰罗姆·鲍威尔 告诫投资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美国央行会在连续第二次降息后于 12 月再次降息。 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中表示:“12 月份的会议上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并非板上钉钉,远非如此。” 他的讲话似乎旨在抑制金融市场的预期,在他讲话之前,市场普遍认为12月份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超过90%。 鲍威尔讲话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大幅上涨,股市则转跌。 利率互换数据 显示,交易员认为12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约为60%。在会议召开前,市场对12月份降息的预期几乎已被完全消化。 “这比我们预期的要鹰派得多,” 美国银行证券高级美国经济学家 斯蒂芬·朱诺表示。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以 10 比 2 的投票结果,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0.25 个百分点至 3.75%-4%。 美联储还表示,将从12月1日起停止缩减资产组合,结束这项始于2022年的进程。自那以后,美联储已减持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使其资产负债表规模降至6.6万亿美元以下,为2020年以来的最小规模。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周三的会后声明中重申了他们的评估,即“就业增长已经放缓”,并表示“近几个月来就业风险有所上升”。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周三的会后声明中重申了他们的评估,即“就业增长已经放缓”,并表示“近几个月来就业风险有所上升”。 官员们还将经济增长描述为“温和”,并表示通货膨胀“自今年年初以来有所上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 异议 美联储政策光谱两端的官员都反对这一决定。 上个月刚刚加入美联储、目前正从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上休假的理事 斯蒂芬·米兰再次投反对票,支持更大幅度的降息,即降息0.5个百分点。堪萨斯城联储主席 杰夫·施密德 表示,他更倾向于不降息,尽管他上个月曾支持降息。 当被追问对 12 月会议的评论时,鲍威尔指出委员会内部存在分歧。 他说:“对于委员会的某些成员来说,现在或许应该退后一步,看看劳动力市场是否真的存在下行风险,或者看看我们目前看到的强劲增长是否真实存在。” 美国银行的朱诺表示,鲍威尔的言论旨在包容政策制定者的各种观点,包括那些对进一步减税持谨慎态度的人。“委员会中有很多成员并不一定会在近期内推动进一步宽松政策,”他说道。 美联储主席还表示,由于政府持续停摆,缺乏经济数据,这可能导致决策者采取更加谨慎的行动。“如果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