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野火越来越频繁,破坏力也越来越强

 经济学人:

人类至少已经生活和玩火 30 万年了。最古老的炉灶是在以色列的 Qesem 洞穴发现的,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木灰,与智人一样古老。燃烧从此便一直流行。几千年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燃烧释放了远远超出炉灶的能源——并因此引发了地球气候的深刻变化。活动家们喜欢说,人类点燃了化石燃料,并因此毁掉了整个世界。他们挥舞着印有燃烧蓝色弹珠图像的标语牌。

他们说得有道理。野火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有力视觉隐喻。数据显示,它们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极端条件的推动。更重要的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本身也在推动气候变化,推动反馈循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稳定造成破坏性后果。

过去五年发生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山火。2019 年末和 2020 年初,“黑色夏季”森林大火烧毁了澳大利亚东南部 23% 的温带森林。新南威尔士州燃烧的同时,西伯利亚闷烧不已,因为前一年夏天的大火在雪下沸腾,重新出现,烧毁了比英国还大的一片区域。2021 年,北美太平洋西北部上空持续的热穹顶为大面积燃烧创造了完美的条件,即使没有同步,消防员也会不堪重负。第二天,加拿大小镇利顿的气温飙升至创纪录的 49.6°C,利顿不复存在。2022 年,欧盟被大火吞噬的地区比 2000 年以来的任何一年都多(除一年外)。第二年,希腊亚历山德鲁波利斯附近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超过 950 平方公里,这是自 1980 年代以来欧盟最大的单场山火

然而,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火灾在 2023 年 3 月至 10 月期间席卷了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数千起火灾,其中许多火灾一度失控数周或数月,其规模和蔓延速度均创下了纪录。从大西洋海岸到太平洋,从南部边境到北极的波弗特海,没有一个地区幸免于难。大火烧毁了 180,000 多平方公里,几乎是近年来平均烧毁面积的七倍;232,000 人被疏散。它们累计产生了近 1,800 万吨二氧化碳:是加拿大当年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倍。

图表:经济学人

根据 6 月份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一项极端火灾事件研究,自 2018 年以来,有六年是自 2003 年以来最严重的七年。在同一时间段内,任何一年 20 起最严重的火灾释放的总热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作者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更多极端火灾,现在有证据表明这种趋势是真实存在的(见图表)。

“归因”研究寻找这些事件与全球变暖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常识所认为的。他们使用气候模型来确定特定事件是否因气候变化而恶化或更有可能发生。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澳大利亚黑色夏季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 30%。国际建模合作组织世界天气归因组织表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2020 年创纪录的春季热浪使西伯利亚大火死灰复燃,这“几乎不可能发生”。至于 2023 年 6 月的加拿大高温,一个国际学术团队在 8 月得出结论,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发生这种高温的可能性比没有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高出三倍左右。

一朝被烧,再朝被烧

干旱期和炎热天气往往结合在一起,为大规模、破坏性的火灾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干燥易燃的植被随时可能燃烧,而雨水稀少,难以扑灭火灾。(话虽如此,在某些地区,雨水过多也会造成破坏——为干旱季节提供更多植物作为燃料。)气候变化意味着“火灾天气”不仅变得更加频繁,而且在地理上也更加广泛​​。

根据 2022 年发表在《地球物理学评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从 1979 年到 2019 年,全球范围内的火灾季节延长了 14 天(或 27%)。在同一时期,最极端火灾条件盛行的天数增加了 54%,即增加了 10 天。地中海、亚马逊和北美太平洋森林是火灾增幅最大的地区之一。

火灾天气增多本身并不意味着火灾增多。每年被烧毁的陆地面积中约有 70% 在非洲,其中大部分是人为纵火焚烧的草原,目的是再生牧场并为农业腾出空间。这些焚烧正在减少,部分原因是人们减少了纵火次数,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化使一些草原变得湿润。这些变化导致总焚烧面积减少,这让气候怀疑论者感到高兴。然而,如果从数据中去除这一大片区域,就会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趋势:森林火灾在增加,特别是在环绕北极的北方地区。例如,在北美北部,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间焚烧面积增加了一倍。

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修·琼斯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新论文,称这种模式是持续的、全球性的。琼斯称,全球森林火灾呈明显增加趋势。他的合作者、斯旺西大学野火研究中心主任斯蒂芬·多尔称,这“基本上是毋庸置疑的”。草原火灾和森林火灾的区别很重要:草原在几年内就能再生。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需要几十年才能重新生长。

地图:经济学人

研究表明,北极地区北方森林的增幅尤为明显。去年加拿大发生的特大火灾就属于此类,2020 年西伯利亚大火也是如此。这对未来的气候变暖有影响。在热带大草原,新长出的植物会很快吸收二氧化碳——去年火灾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快就会被重新吸收。当成熟的森林起火时,重新吸收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因此,北方森林大火会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水平。

情况可能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糟糕。在一些北方地区,比如北美部分地区,被烧毁的针叶林正在被落叶乔木所取代,落叶乔木生长得更快,因此可以更快地从大气中吸收碳。多尔博士说,这可能有助于缓解气候变暖,而不是加剧气候变暖,但这很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缓冲。(在其他地方,情况有所不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有可能将该生态系统变成碳含量低的草原,而野火会加速并持续这一过程。)

还有另一个复杂因素。在冬季,北方森林从上方看很暗,因为当季的积雪位于树冠之下。砍伐森林后,积雪就会露出天空;反射阳光,而不是被树冠吸收,从而冷却地球。虽然北方森林火灾会立即升温,因为会散播火山灰,使森林失去蒸腾作用(树叶中水分的蒸发)的冷却效果,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北方森林火灾会增加露出天空的积雪量。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冷却效果超过了火灾直接排放导致的变暖。

这种影响正在减弱。一方面,随着全球变暖,积雪正在减少。这意味着最强的降温效应越来越局限于北部森林。另一方面,随着火灾变得更加猛烈,其排放量(可能已经被低估)可能会大幅增加。

解冻的北方

火灾蔓延至北方地区的另一个巨大未知因素是泥炭。泥炭是一种经过数千年形成的土壤,富含碳。泥炭地燃烧时产生的碳排放可能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上大部分泥炭都位于北极边缘,而那里正是野火频发的地方。尽管泥炭地经常被水淹没,在高纬度地区,泥炭地还结冰,但高温和干旱可能会破坏这些防火措施。

天气太热,难以忍受照片:Panos Pictures/Matthew Abbott

多尔博士说,北方地区泥炭燃烧可能是未来火灾排放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尽管北极目前的变暖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但北方泥炭会燃烧多少以及何时燃烧却无法预测。不过,这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似乎会增加。北方地区的大多数火灾都是由闪电引起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火灾,其他地方的火灾通常是人为引起的)。根据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气温每升高一度,温带和北方地区的森林雷击次数就会增加 11-31%。

燃烧泥炭等火灾对气候的影响促使一些人提议积极扑灭此类火灾,以减少排放。这背离了常规做法:大多数国家都试图通过仅扑灭直接威胁人类安全或财产的火灾来节约资源。(这也违背了“任其燃烧”的消防正统观念,该观念主张不去管火,以减少可用的燃料。)

这样做的成本并不低。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和马萨诸塞州伍德威尔气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 2022 年发表了模型,预测到 2030 年,要让阿拉斯加的北方野火排放量接近历史平均水平,每年将花费近 7 亿美元,是该州目前消防预算的五倍多。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每节省一吨二氧化碳,它可能比美国政府目前资助的几种替代方案更便宜。

一些人受到了启发。从 2023 年开始,育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阿拉斯加东部的一块面积与丹麦相当的区域)正在测试一项基于这项研究的计划。阿拉斯加消防员现在可以被派往保护区内最古老、碳含量最高的永久冻土层的特定区域,试图控制某些类型的火灾。负责管理该保护区的政府吉米·福克斯 (Jimmy Fox) 估计,这意味着每年将有几场大火被扑灭。

在其他地方,火灾仍未得到控制。2019 年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火灾后,政府宣布将在更大范围内扑灭火灾。但如果没有资源支持,这样的承诺就毫无用处。据监测该国野火的绿色和平俄罗斯组织称,近年来,俄罗斯的消防预算增幅低于通货膨胀率。

无论北方森林火灾对温室气体水平的长期影响如何,某些燃烧产生的排放物都具有特殊的经济重要性:树木在某种碳信用计划中被认为可以锁住碳。

近年来,林业项目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碳信用来源,其理念是种植新树——或停止破坏现有树木——可以帮助抵消其他地方的排放。显然,如果所涉及的植被被烧毁,或者森林的碳储量以其他方式耗尽(例如,由于疾病或害虫),这些信用就毫无价值。因此,抵消计划依赖“缓冲池”作为内置保险机制,任何损失都可以通过从缓冲池中撤出等量的碳储量来补偿。

越来越严重的火灾威胁着这些计划的完整性。以加州州政府的碳补偿计划为例,该计划原本旨在保证碳储存 100 年。2022 年发表在《森林与全球变化前沿》杂志上的一项对该计划的分析发现,为减轻野火风险而预留的缓冲池的 95% 在该计划实施的前十年就被用完了。

化为烟雾

面临风险的不仅仅是碳市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都包括通过林业和农业项目增加陆地碳吸收来减少排放的计划。火灾增加了人们重新考虑这一战略的理由。

这些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建模研究表明,随着气温升高,火灾季节的长度将继续增加。如果地球升温不超过联合国《巴黎协定》商定的 1.5-2°C 温度范围,极端火灾风险天数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如果升温在 3°C 至 4°C 之间,极端火灾风险天数可能会增加四倍。目前预测,现有的气候政策将使全球变暖稳定在 2.2°C 至 3.4°C 之间。

随着气温升高,从阿拉斯加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许多森林都将经历前所未有的猛烈和持续时间的火灾季节。智人可能不是这场火灾的始作俑者,但他们需要找到与之共存的方法。而且要快。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彭博社不靠谱报道全文导致股市今日上午(2025年9月4日)大跌:中国着眼于抑制股市投机,促进股市稳步上涨

 小编注:今日股市大跌,主要原因是8月份涨幅过多,获利盘有兑现需求。 知情人士称,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冷却股市,因为他们越来越担心自 8 月初以来 1.2 万亿美元的反弹速度。 知情人士表示,最近几周提交给最高决策者的措施包括取消部分卖空限制。由于信息保密,知情人士要求匿名。当局还在考虑控制投机交易的方案,因为担心汇率大幅逆转可能给散户投资者造成巨额损失。 2015年经历了史诗般的繁荣与萧条,官员们并未忘记,他们正寻求实现更稳定的增长,以重振经济和消费者信心。此次讨论也恰逢中国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的阅兵式上展示其军事实力。中国政府通常会在重大国家事件前后寻求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中国证监会 主席 吴清 上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决心确保股市稳定,承诺巩固市场的“积极势头”,同时促进“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措施是否会获得批准或采纳。中国证监会尚未立即回复传真置评请求。 中国股市自4月以来持续反弹,主要股指均上涨逾20%。上证综指创十年新高,沪深300指数较今年低点上涨逾20%。 截至周四午盘,这两个指标均下跌约2%,创下自4月初以来的最大跌幅。离岸人民币小幅走低。上周,人民币一度升至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部分原因是市场 预期 中国股市上涨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从而支撑人民币。 尽管今年在岸股指落后于其他全球基准指数,但中国12.5万亿美元的市场出现了一些泡沫迹象,与2015年的情况有些相似。那段痛苦的记忆,加上中国的经济压力和美国的关税威胁,让当局更有理由采取谨慎的态度,在不惊吓投资者的情况下实现股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报告表明,“散户投资者在保证金交易和开户方面的活动急剧增加,这令人愈发不安,”瑞士隆奥银行高级宏观策略师 李浩民表示 。“如果当局采取干预措施,允许部分机构投资者恢复在岸市场做空,并对促进散户交易的在线平台进行一轮打击,这并不令人意外,”李浩民在新加坡表示。 监管机构已召集全国金融机构协助实现这一目标。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机构的监控发现一些投资者利用从网络信贷平台借来的资金入股,银行已被要求调查信贷资金违规用于股票投资的情况。 知情人士称,券商被勒令停止大力宣传其全天候股票开户服务。交易所数据显示,8月份散户投资者涌入股市,新开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6%。 宁...

中国4.5万亿美元资金流入标志着市场开放的转折点

 BBG: 为寻求投资机会而流入和流出中国的资金总额首次超过了其贸易引擎所产生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全球领先的股市上涨、中国银行短期债务的大量交易以及外国人购买中国政府债券,都导致了跨境资金流动的增加。 中国当局将继续适度开放资本账户,这将有助于北京实现推动人民币全球使用的长期目标,并为中国储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中国制造”标签已在全球商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让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非常懊恼 ——尽管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与世界隔绝。 如今,经过多年的试探性开放,中国已到达一个临界点,其全球影响可能不亚于中国制造业革命。流入和流出中国寻求投资机会的资金总额首次 超过 了 其 贸易引擎 产生的商品和服务价值 。 金融流量超过贸易流量的临界点 股市繁荣和自由化刺激跨境投资热潮 资料来源:彭博社、国家外汇管理局 全球领先的股市反弹带动了近期双向资金流动的激增,今年前七个月双向资金流动规模飙升至前所未有的4.5万亿美元。但这不仅仅是股票市场——中国银行 短期债券 的大量交易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中国 国债 的购买也推动了跨境资金流动的增长。 这一历史性转变使中国向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迈进了一小步,这些国家的投资流量至少是贸易额的十倍。这样的对比表明,中国在继续开放资本市场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未来将有更多 中国企业 进入顶级金融中心,更多在上海上市的股票被海外养老基金持有,更多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央行储备的一部分。 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夏乐 表示:“资本账户流动最终将主导中国的整体流动,就像世界其他重要经济体的情况一样。 当局将继续适度开放资本账户。” 中国在金融流动方面仍落后于发达经济体 金融账户总流量与经常账户流量的比率 资料来源:彭博社、官方数据 开放为离岸 人民币 创造了更深层次的市场,有助于北京实现促进人民币全球使用的长期目标。 在基准债券收益率徘徊在历史低点附近、房价 下跌、当局担心国内股市上涨有可能演变成泡沫的 情况下,更加自由的资本边界也将为中国储户(拥有23万亿美元存款)提供更多 选择 。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表示:“中国将继续开放市场,这将增加资本账户下的资金流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为投资者创造更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即便如此,当局仍将保持谨慎,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资本流动失序。” 前所未有的流量 根...

俄罗斯出口下滑迫使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反思

BBG 乌克兰入侵后,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利润丰厚的市场,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涌入俄罗斯,填补外国品牌留下的市场空白。这种轻松的市场准入方式或许已经结束。 2024年末,莫斯科开始提高进口汽车的“回收费”,导致一升或两升排量乘用车的价格上涨了8000多美元。与此同时,高昂的借贷成本给消费者带来了压力,导致俄罗斯上半年汽车销量萎缩27%。同期,中国汽车进口量暴跌62%。 俄罗斯市场的崩溃加剧了中国制造商扩大对海外其他地区出口的压力,因为他们正努力应对国内价格战和产能过剩。但这也可能引发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关税,以减缓中国汽车出口的冲击。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资料来源:政府发布 注:欧盟的征税范围在 7.8% 至 35.3% 之间。 欧盟以制造商获得政府补贴导致不公平竞争为由,于2024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的额外进口关税,而美国和加拿大则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墨西哥自今年起超过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也正在考虑提高包括汽车在内的中国商品的关税。此举旨在满足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两国试图谈判达成贸易协定之际提出的要求。 研究公司Third Bridge的高级分析师Rosalie Chen 表示: “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整体市场份额已接近50%至60%的上限,未来增长可能受到当地政策和市场容量的制约。 此外,随着俄乌战争有望结束,西方汽车制造商正逐步寻求回归,这可能会减缓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 俄罗斯的需求助力中国在202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近五分之一的整车出口到俄罗斯。俄罗斯市场的萎缩已经对当地最受欢迎的三大中国汽车品牌造成了冲击。 今年前八个月,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Ltd.) 的出口额下降了8% ,而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Great Wall Motor Co.  )的出口额则基本持平。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同期海外出货量增长了11%,但低于去年25%的增幅。 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体现在,中国第一大汽车销售商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的海外销量增长了一倍多,正在追赶奇瑞,争夺出口冠军,尽管该公司在俄罗斯没有正式业务。 ...

对神级大模型的信仰正在动摇

经济学人:  这对苹果这样的AI落后者可能是好消息 当科技界谈论大语言模型(LLM)进展乏力时,常以智能手机作类比。 OpenAI 的 ChatGPT 问世之初的革命性,堪比苹果2007年推出 iPhone 。但人工智能(AI)前沿的进展已开始变得像乏善可陈的手机升级,而非真正的突破。OpenAI的最新模型 GPT-5 就是明证。它引发的关注甚至低于预计将于9月9日发布的苹果最新产品iPhone 17。 生成式AI最前沿改进速度放缓,是大模型未能达到炒作预期的迹象之一。可以说更重要的信号是更小更灵活的替代模型兴起,它们正受到企业界青睐。许多公司更青睐可量身定制满足特定需求的专属模型。这些所谓的小语言模型(SLM)比全能大模型更便宜,后者如神谕般的智能可能显得多余。正如科技公司 IBM 的AI模型研究主管戴维·考克斯(David Cox)所言:"你的HR聊天机器人不需要懂高等物理。" 小模型不仅可像通过云服务提供商那样轻松运行在公司内部IT系统上,对AI智能体也可能更有用。这些智能体可协助或替代人类完成工作任务。更小的体量使小模型特别适合手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对能效和速度要求极高的设备中的AI。如果它们持续变得更可靠,或将证明苹果等设备制造商决定不随大流斥巨资投资云端大模型是正确的。 **小即是美** 大小模型并无精确定义。区别在于训练参数量——即模型"大脑"中帮助理解数据的数值设置量。大模型参数达数千亿,小模型训练参数可能在400亿或更少,微型模型甚至少于10亿。 小模型训练方式的改进助其追赶大模型能力。小模型日益由大模型"教导",而非自行爬取网络学习。基准测试公司 Artificial Analysis 表示,在各种测试中,AI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近期发布的 90亿参数模型Nemotron Nano 表现优于社交媒体巨头Meta4月发布的参数量大40倍的Llama模型(见图)。后来者居上正成为常态。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莫希特·阿加瓦尔(Mohit Agwal)指出:"如今的小模型比去年的大模型能力强得多。" 更优性能吸引了企业客户。IT预测机构高德纳(Gartner)表示,大模型的幻觉等已知缺陷已引发"用户疲劳"。企业转而需要基于行业数据精细...

美国新兴金融公司简街(Jane Street)资本介绍

简街是一家新兴的美国金融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纽约,由蒂姆·雷诺兹(Tim Reynolds)和罗伯特·格兰诺夫(Robert Granovetter)等创立。它是一家量化交易公司,专注于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 HFT)、市场制造(Market Making)和流动性提供,尤其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债券、股票、期权和衍生品等领域表现出色。截至2025年5月,简街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一支重要力量,其交易量在某些市场(如美国ETF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核心业务 : 市场制造 :简街通过提供买卖双方的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尤其在ETF和固定收益产品领域表现突出。它利用复杂的算法和数学模型,确保在高波动市场中仍能提供高效的流动性。例如,2020年市场动荡期间,简街在债券ETF市场提供了关键流动性,防止了潜在的“流动性末日循环”( Jane Street: the top Wall Street firm ‘no one’s heard of’ )。 量化交易 :简街依赖量化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进行交易决策,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其交易策略通常基于统计套利和市场中性,尽量减少市场风险敞口。 技术驱动 :简街的交易系统高度依赖自主开发的软件和硬件,其技术平台能够处理海量的市场数据,并在微秒级别执行交易。几乎所有软件都使用OCaml编程语言编写,代码库约7000万行,体现了其技术深度( Jane Street Capital - Wikipedia )。 全球布局 :除了纽约总部,简街在伦敦、香港、新加坡和阿姆斯特丹设有办公室,覆盖全球主要金融市场。2025年3月,简街计划大幅扩展其香港办公室空间,显示其对亚洲市场的重视( US trading firm Jane Street seeks to rapidly expand Hong Kong office space - Reuters )。 公司文化与特色 : 技术与数学导向 :简街的员工多为数学、计算机科学或工程背景的顶尖人才,公司内部强调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概率分析。其招聘过程极为严格,录用率不到1%,重点招聘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金融领域的顶尖人才( Debunking The Myth: Is Jane Street A Hedge Fund? )。 低调...

美联储为什么现在不应该降息

 FT: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向美联储施压降息,人们担心他正在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这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破坏性后果。然而,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似乎确信,美联储无论如何都会在9月16日至17日的会议上降息,尤其是在周五的就业报告证实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疲软迹象之后。 不幸的是,这种危言耸听的反应——只要经济出现一丝危机迹象就急于出手相救——几十年来一直在损害美联储的信誉,并助长金融泡沫。而现在时机恰到好处。 金融环境非常宽松。经济依然坚挺。美联储基本贷款利率没有限制性。与通胀已根深蒂固的证据相比,就业市场疲软的迹象微不足道。在人工智能狂热席卷美国市场之际降息,可能会将利率推至更高水平。所有这些都使得现在关注特朗普团队显得有些奇怪,因为该团队中包括过去批评宽松货币政策、为了取悦老板而反复无常的人。 虽然利率自疫情爆发以来有所上升,但金融状况反映的远不止利率。更广泛的迹象表明,金融状况正在放松。 大量资本涌入美国股市,已将估值推至接近历史高位。风险资本正涌入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信贷增长迅猛,尤其是在私募市场。垃圾股的借款利率仅略高于稳健公司甚至政府的利率;它们相对于美国国债的溢价处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此期间,美联储从未降息,更不用说启动市场目前根据美联储指引消化的如此规模的降息周期了。 特朗普的助手们想要刺激一个不需要帮助的经济。尽管受到关税冲击,本季度GDP仍有望增长2%以上。无论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并非央行的职责。其职责是控制通胀,同时最大化就业。而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标准指导方针,例如泰勒规则,表明美联储的基本贷款利率目前并不具有限制性。 无论如何,加息的理由同样充分。尽管最新报告显示就业增长令人失望,但在移民减少导致劳动力供应疲软的情况下,这并不令人意外。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失业率仍然只有4.3%,接近历史低点。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通胀已连续五年超过美联储2%的目标,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维持在高位。 忽视股票、房屋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也是错误的。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已将金融稳定纳入其“使命”。有人认为降息将使房价再次变得可负担,但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导致住房负担能力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主要因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过度监管限制了住房供应,而新的降息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每次市场动荡,美联储都会放松政策——包括最近的一次,比如 去年8月...

PIEE: 中美贸易战关税:最新图表

彼得森研究所: 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51.1%,涵盖所有商品。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为32.6%,涵盖所有商品。美国关税比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 第二届 政府上任时高出近1.5倍,上涨了30.4个百分点。中国关税比2025年1月20日高出50%以上,上涨了11.4个百分点。 2025年5月初,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曾升至126.5%,随后有所下调。特朗普第二届政府通过一系列不同举措提高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而达到了这一高度,但并非所有举措都针对中国。(两届特朗普政府都曾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中国征收特别关税。此处列出的其他影响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税行动则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或1974年《贸易扩展法》第201条实施。) 2025年,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实施关税调整,分别于2月4日和3月4日上调10个百分点,涵盖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随后,特朗普政府于3月12日上调了所有进口自外国的钢铁、铝及其衍生产品的关税,并于4月3日上调了汽车进口关税,5月3日上调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4月5日(上调10个百分点)、4月9日(上调74个百分点)和4月10日(上调41个百分点),美国再次上调了125个百分点的中国进口关税,但同时对一些行业实施了豁免,其中一项豁免于4月11日实施。 然而,在中美 官员于日内瓦 会晤后,双方同意将4月份累计的双边关税上调幅度从125%降至10%  , 并于5月14日起生效。结果,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从126.5%降至51.1%。(同样,平均关税的下调并非仅仅因为行业豁免而降低了115个百分点。) 随着2025年中国采取报复性关税,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在4月中旬达到峰值147.6%,随后有所下调。2025年初,中国分三批采取报复性关税,最初将美国出口范围从58.3%扩大到63.0%,然后在4月10日达到100%,对所有美国进口产品征收84%的报复性关税。然而,由于日内瓦会议于5月14日达成了相互降低关税的协议,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从147.6%降至32.6%。 由于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美国对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所有商品的平均关税在2025年1月20日至5月3日期间从3.0%上升至11.7%。这其中包括4月5日征收的10%...

纽时:美海豹突击队曾秘密潜入朝鲜,行动失败射杀平民

  2019 年初的一个冬夜,一组海豹突击队员从漆黑如墨的海水中浮出,悄悄爬上了朝鲜的一处多石的海滩。他们正在执行一项极其复杂且意义重大的绝密任务,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确无误。 他们的目标是安装一个电子装置,使美国能够在特朗普总统进行高级别核谈判期间截获行迹隐秘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通讯。 这项任务有可能为美国提供一系列的 宝贵情报。但这也意味着必须让美军特种兵踏上朝鲜领土——行动一旦被发现,不仅可能导致谈判破裂,还可能引发人质危机,甚至与这个拥有核武器的敌国冲突升级。 这项行动风险极高,以至于需要得到总统的直接批准。 为执行这次行动,军方选中了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下属的 “红色中队”——击毙本 · 拉登的就是这支部队。队员们深知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完美无误,因此训练了数月之久。然而,当那个夜晚他们身穿黑色潜水服、佩戴夜视仪,抵达一处以为荒无人烟的海岸时,任务却迅速失控了。 一艘朝鲜船只突然从黑暗中出现,船头的手电筒光束在水面上来回扫动。海豹突击队员担心自己已经暴露,立即开火。几秒钟内,朝鲜船上的所有人都被击毙。 海豹突击队未能安装窃听装置便撤回海中。 美国和朝鲜从未公开承认 2019 年的这次行动,甚至从未暗示过其发生。具体细节至今仍属机密,本文是首次披露。特朗普政府在行动前后都没有通知国会中负责监督情报事务的关键成员。这种未通报行为可能已经违反了法律。 白宫拒绝了记者的置评请求。 这篇报道基于对 24 人的采访,其中包括政府文职官员、第一届特朗普政府成员,以及知情的现役和退役军人。由于该任务属于机密,他们均以匿名方式接受采访。 其中几位受访者表示,他们之所以谈论这次任务的细节,是因为担心特种作战的失败常被政府保密掩盖。如果公众和决策者只了解像击毙本 · 拉登这样引人注目的成功行动,可能会低估美国军队所承担的极端风险。 该军事行动发生在朝鲜境内,地点靠近美国在韩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也存在与这个敌对、拥有核武器且高度军事化的对手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风险。 《纽约时报》在报道机密军事行动时采取谨慎态度。针对这次朝鲜任务,时报隐去了部分敏感信息,以免影响未来的特种作战和情报收集行动。 目前尚不清楚朝鲜究竟掌握了多少关于此次行动的情报。但这次海豹突击队的行动只是美国政府数十年来努力接触朝鲜、限制其核武计划的一个片段。无论是承诺改善关系,还是施加制裁压力,美国的几乎所有尝...

比亚迪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

 FT: 比亚迪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这标志着该中国集团拓展海外市场的努力取得了突破。 据汽车数据情报公司 Jato Dynamics 称, 比亚迪上个月在欧洲注册了 7,231 辆全电动汽车,而 特斯拉的注册量为 7,165 辆。 这家中国集团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之际,特斯拉的销量却因产品组合老化以及马斯克干预地区政治而出现下滑。 Jato Dynamics 全球分析师费利佩·穆诺兹 (Felipe Munoz) 表示:“这是欧洲汽车市场的分水岭,尤其是考虑到特斯拉多年来一直引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而比亚迪直到 2022 年底才正式开始在挪威和荷兰以外的地区开展业务。” 尽管特斯拉近期对其旗舰车型Model Y进行了升级,但其在欧洲主要市场的销量仍在持续下滑。在特斯拉第一季度利润跌至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后,马斯克还宣布将辞去美国政府职务,专注于运营该公司。 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下滑之际,雷诺、Stellantis 和其他品牌也纷纷以更实惠的价格积极推出新型电动汽车,以满足今年开始实施的欧盟更严格的排放法规。 在全球范围内,比亚迪已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这得益于其本土市场的强劲需求。但这家中国集团在欧洲市场相对较新,其快速进军海外市场的行为引发了西方汽车制造商的担忧。  比亚迪和其他中国企业扩大了在欧洲的产品线,增加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而这类汽车并未受到欧盟提高关税的影响。  Jato 的数据显示,今年 4 月,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注册量同比增长 59%,达到 15,300 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册量增长近 8 倍,达到 9,649 辆。

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热潮推动香港股票ETF获得创纪录的中国内地资金

BBG: 从人工智能到生物技术的热门主题促使中国投资者向追踪香港股票的本地上市交易所交易基金投入创纪录的资金,分析师表示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彭博行业研究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流入在岸上市的香港ETF的资金已超过260亿美元,且自6月以来购买热潮加速。香港股市的优异表现,加上便捷的渠道和丰富的新产品选择,正吸引着内地散户投资者。 里昂证券中国战略研究分析师李世豪 表示:“许多中国年轻投资者通过支付宝等应用程序购买ETF,他们甚至可能不需要开设证券账户。 这样他们实现财富管理目标就容易得多。” 中国大陆入市香港ETF流入量创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彭博行业研究 注:2025 年数据截至 9 月 10 日 香港基准 恒生指数 今年已飙升30%,是中国 沪深300指数 涨幅的两倍。离岸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包括科技巨头,从人工智能宠儿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到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供应商小米公司。 在其他重要主题中,年轻消费主义的兴起推动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价上涨两倍,成为恒生指数中表现 最好的 股票。其他几只进入前十的股票凸显了中国在医药领域日益突出的地位。 个人投资者更青睐特定行业的ETF,以便在此类交易中轮动进出,而机构投资者则是广泛指数追踪型ETF的主要买家。今年引领资金流入激增的境内基金包括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和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 。 华夏基金全球资本投资策略师丁文杰 表示:“强劲的势头是由香港市场独特的行业和主题故事推动的。ETF 发行商快速推出针对细分市场的专业产品,也大大拓宽了寻求更多差异化投资的中国散户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今年以来,内地已推出17只新的香港股票ETF,另有16只ETF申请正在向证监会提交。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Rebecca Sin 和 Eric Balchunas 表示 ,尽管香港股票基金仅占中国 ETF 市场总资产的 10%,但到 2025 年,其流入资金将占总流入资金的 50% 以上。 他们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内地投资者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将资金转移到香港。”香港更高的回报率颇具吸引力,而且考虑到使用跨境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要求散户投资者的最低账户余额约为7万美元,在岸上市的ETF是“更便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