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特朗普对芯片政策的逆转如何释放中国AI潜力

 经济学人: 中国拥有顶尖AI模型 但芯片禁运使其难以运行   六个月前,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v3系列大模型惊艳全球。这是首个非美国研制——且在美国切断高端半导体芯片供应背景下——仍能媲美硅谷产品的开源模型。   尽管面临技术封锁,中国企业仍在持续训练世界级AI模型。7月由月之暗面(Moonshot AI)发布的Kimi K2模型,其参数规模(即人工神经元连接数)超越所有开源竞品,在代码能力测试中击败西方对手ChatGPT 4.1,在科学知识测试中超越Claude 4 Opus,直接登顶全球排行榜。这家由谷歌和Meta前员工创立的北京实验室再次证明了中国AI的实力。   但模型真正的价值在于应用,而这正是芯片禁令卡脖子的关键环节。算力短缺已波及AI实验室运行训练后系统所需的数据中心,响应延迟、使用限制和连接中断成为常态。"我们听到了用户的反馈——Kimi K2确实太……慢……了……"月之暗面在模型发布数日后于X平台发文致歉。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深度求索为避免类似性能问题,已推迟最新模型的发布。   正因如此,当两周前白宫突然撤销最新出口管制,重新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时,两家公司都看到了转机。这批芯片将帮助科技企业扫清当前的发展障碍。   中国具备AI爆发的沃土:数百万理工科毕业生、充足的电网冗余、建设数据中心的政治决心(其速度堪比混凝土浇筑)、以及获取西方全部公开数据源和更庞大本土数据的能力。但算力自主权的缺失,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瓶颈。   过去几个月,中国企业已摸索出多种应对之策。自4月以来价值10亿美元的禁运芯片通过特殊渠道流入,华为等本土企业研发的芯片在某些方面已可比肩英伟达高端产品(尽管产能有限)。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也催生了技术突破。   芯片获取受限还解释了中国AI界另一个令外界费迷的特点:对开源的热衷。深度求索v3和Kimi K2不仅登陆纽约 Hugging Face等第三方托管平台,还开放用户本地部署。这确保即使企业自身算力不足,模型仍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支持。开源策略同时绕过了硬件禁令——若深度求索难以采购英伟达芯片,Hugging Fa...

金融时报社论:欧盟认可了特朗普的霸凌贸易议程

  唐纳德·特朗普强行通过强硬手段达成一项又一项新的贸易协议。特朗普挥舞着失去美国庞大市场准入的“大棒”,并以在即将到来的8月1日最后期限前谈判降低其4月2日高额关税威胁为诱饵,迫使英国、日本、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屈服于他的条件。欧盟凭借其经济实力和作为美国服务净进口国的影响力,原本有机会找到中间立场。然而,它也最终屈服了。 周日,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达成协议 ,美国将对欧盟大部分进口产品征收15%的关税,包括汽车、药品和半导体。根据协议,美国对欧盟的进口产品将不会面临更高的关税。该协议还要求欧盟斥资数千亿美元购买美国能源产品和武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梦寐以求的。 欧洲真正得到的只是避免更高的关税,以及略微减少的不确定性。美国总统曾威胁,如果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将对欧盟征收30%的关税。另一个安慰是,一项涵盖700亿欧元贸易的零对零关税协议。 欧盟在其27个成员国之间协调谈判和可能的报复措施方面一直举步维艰。目前,该协议涵盖哪些产品仍存在争议。 周二 ,法国寻求明确葡萄酒和烈酒的豁免条款。美国官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此类豁免条款即将出台。 周五是特朗普的谈判最后期限,目前 超过60% 的美国进口产品正受到“互惠关税”的威胁,而这些产品目前都已纳入特朗普的协议范围。总统显然有一套成功的策略来达成自己的目标。首先提出令人震惊的要求,引发恐慌。然后退缩,进行限时谈判。拥有一批经济脆弱、不愿报复且易于顺从的贸易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达成一项低于最初威胁水平的协议,并将结果宣传为双赢。 4 月 2 日的“互惠”关税方案被削减只是相对积极的一面。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实际关税税率仍然处于 90 年来的最高水平,如果特朗普对周五之前未能与其达成协议的国家征收完全互惠关税,这一税率将进一步上升。现有库存、关税抢先交易以及企业吸收更高的关税目前削弱了特朗普保护主义议程的短期影响。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周二 上调了近期增长预测,但它表示,贸易不确定性意味着全球经济风险偏向下行。事实上,假设特朗普的计划没有再次被稀释或推迟,贸易摩擦加剧对国际经济和美国经济的打击将更加明显。 无论如何,特朗普的协议并非一成不变。这位美国总统以其好斗的谈判风格,篡夺了历史性的贸易协定,破坏了自由贸易中最惠国原则,从而颠覆了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他达成的协议很可能仍将悬而未决。白...

美联储无视唐纳德·特朗普的降息要求,杰伊·鲍威尔发表强硬言论

 FT: 美联储已表示,它可能会至少在 9 月份维持利率不变,因为它无视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反复要求央行大幅降低借贷成本的呼吁。 尽管美国总统大力推动将借贷成本削减至 1%,且其贸易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但美联储在周三会议后仍将借贷成本维持在 4.25% 至 4.5% 之间。  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和克里斯托弗·沃勒对这一决定表示异议,称央行应该降息 25 个基点。这是自1993年以来,两位理事首次正式反对一项利率决定。 美联储主席杰伊 ·鲍威尔 在会后表示,“在我看来——以及几乎整个委员会看来——经济表现并没有受到限制性政策的不当阻碍”。 不过,他警告称,“未来几个月劳动力市场也存在下行风险”。 “今天的目标是将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降至50%,”前美联储理事、现就职于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表示。“他做到了。” 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鲍威尔不愿暗示9月份降息,这表明他态度强硬,一些交易员原本预计他会暗示9月份可能会降息。  由于交易员降低对9月降息的预期,短期美国国债遭到抛售,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0.07个百分点,至3.94%。美元兑一篮子六种货币上涨逾1%,有望创下2022年以来最佳单周表现。  宏利投资管理公司高级固定收益交易员迈克·洛里齐奥表示:“市场原本期待某种鸽派倾向,即9月份的明确决定。这是市场的错误。鲍威尔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依赖数据。” 鲍威尔还表示,特朗普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已经与欧盟、日本和英国等国达成了多项贸易协议,但特朗普表示,白宫将于 8 月 1 日午夜后对许多国家征收高额关税。 白宫达成的许多协议的关税水平也远高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的正常水平 10%,这加剧了征税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 特朗普及其盟友坚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有限,并表示美联储应该立即降息以提振经济并降低政府借贷成本。  在美联储宣布利率决议前,特朗普表示:“我听说他们将在9月份(降息),而不是今天。至于原因,没人知道。” 上周,总统加大了对鲍威尔的攻击力度,前往美联储总部,就货币政策和 25 亿美元翻新项目成本超支问题对这位央行行长进行斥责。   鲍威尔...

国产奢侈品崛起,中国消费者不再迷恋西方大牌

  中国的有钱人曾经追捧西方的奢侈品包袋和珠宝,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如今,他们正转向国产品牌,这对卡地亚(Cartier)和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等国际大牌构成了挑战。 老铺黄金(Laopu)、毛戈平(Mao Geping)和山下有松(Songmont)等品牌在西方鲜为人知,但它们凭借融合了本土灵感设计和文化自豪感的品牌理念,正赢得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北京的审计师Zhou Linanfang去年住院生产期间,在病房里望见一家销售老铺黄金首饰的店外排起了长队。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推送也增加了该品牌的热度。 现年35岁的Zhou和她这一代的许多人一样,曾认为黄金首饰不够时尚,但在看到老铺黄金设计的花丝工艺花朵戒指、葫芦形吊坠和凤凰发簪后,她改变了看法。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她的丈夫在北京一家老铺黄金门店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买了一款价值1,600美元的蝴蝶形吊坠送给她。 “真的很时尚,”Zhou说,“现在我们有了奢华高级的黄金饰品,身为时尚达人,不买一件怎么行呢。” 西方奢侈品牌的首席执行官们也注意到这种情况,如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Richemont)的董事长约翰·鲁珀特(Johann Rupert)。今年5月,有人问他,老铺黄金是否会对卡地亚构成威胁。鲁珀特说,老铺黄金“与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联系在一起,有很多优势”。不过,他补充说:“卡地亚是世界的。” 据咨询公司贝恩(Bain)的数据,去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额下降约20%,降至不足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西方品牌。贝恩称,中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占比约为八分之一。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中,历峰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下降了23%。 老铺黄金去年在香港上市,股价飙升,公司市值超过150亿美元。相比之下,古驰(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Kering)的股价与一年前相比下跌了20%以上,原因是曾推动奢侈品类股上涨的中国市场增长希望已经消退。 今年6月,在NBA球星维克托·文班亚马(Victor Wembanyama)结束中国行后,有人在纽约的一场体育收藏卡展会上看到他佩戴着老铺黄金标志性的葫芦形吊坠。 经济形势不明朗 Zhou说,她赞同购买黄金首饰的想法,因为在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时代,黄金首饰可能更保值。她说,她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半年买一款奢侈品手袋或首饰。她说,没准明天就会失业,...

华尔街日报:AI席卷入门级职位,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WSJ: 全球AI竞赛 如今,你会雇佣一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来做什么工作呢? 对于越来越多的老板来说,答案是:没有多少岗位,人工智能(AI)可以取而代之。 芝加哥的招聘公司Hirewell的首席增长官表示,该公司服务的营销机构客户已基本不再招聘入门级员工。对这些年轻毕业生的需求一度非常旺盛,但如今他们的工作内容对于AI来说已是“小菜一碟”。约会应用Grindr正在招聘更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不再录用一些刚出校门的初级程序员。Grindr的首席执行官George Arison表示,公司“对底层员工的需求将越来越少”。 位于哥伦布的咨询公司Futurety的首席执行官Bill Balderaz说,他今年决定不招暑期实习生,而是选择用ChatGPT来撰写社交媒体文案。 Balderaz敦促自己的孩子专注于那些需要人际交往能力且不易被自动化的工作。他的一个孩子将成为一名警官。 他说,过去大学毕业找一份不错的工作通常不是问题,“我认为这在今天已不再是绝对的真理了”。 长期以来,公司与应届毕业生之间存在着一种默认共识:年轻而渴望成功的入门级员工愿意以较低的薪酬努力工作。作为回报,雇主会提供培训和经验,让年轻的专业人士在就业市场站稳脚跟,为未来培养劳动力。 持续数年的白领招聘低迷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经削弱了这份共识。现在,AI有可能彻底打破这种关系。 对于正在寻找起步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而且也可能意味着劳动力结构的根本性重组。随着公司雇佣和培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它们也可能在缩小五年或十年后能够承担更多责任的后备人才库。一些公司表示,它们已在重新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人才。 AI正在加速本来就已经发生的趋势。 根据Burning Glass Institute对劳动力数据的分析,自2020年以来,每一届毕业生中,找到需要学士学位工作的比例都在不断缩小。这种情况遍及各个专业,从视觉艺术到工程和数学。而且,近期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上升速度,已超过仅有高中或副学士学位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在毕业生招聘放缓最严重的行业,比如信息、金融、保险和技术服务,情况还在恶化。Burning Glass的总裁Matt Sigelman表示,这表明雇主正变得更有效率,并且认为少雇佣一些缺乏经验的员工对于公司并无直接的负面影响。 “这是雇主招聘方式上一次更具结构性的转变,”Sigel...

WSJ:人口减少是福还是祸?这两位经济学家指出隐患

  如果人类的生存受到瘟疫、核战争或环境灾难的威胁,人们肯定会要求采取行动。 但如果威胁来自于我们自己对人口减少的被动接受呢?这并非某种理论上的奇思怪想:这是对全球生育率下降趋势的合理推断。 人们并没有要求对此采取行动。事实上,一些人认为人口减少其实是件好事。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专门研究人口学的经济学家迪恩·斯皮尔斯(Dean Spears)和迈克尔·杰鲁索(Michael Geruso)希望改变这种看法。他们的著作《高峰之后:人口、进步与人口价值》(After the Spike: Population, Progress, and the Case for People)深入探讨了人口减少的事实和后果,并慷慨激昂地论证了不应任其发生。 他们的论据并非人们所熟知的、需要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或支撑社会安全福利的观点,而是基于一个更根本的命题:人口增多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生育数字 联合国估算,去年的全球生育率(即一名女性一生中预计生育的子女数量)平均为2.25,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略高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的更替水平。 生育率会在降至何种水平后趋于稳定尚不可知。但这两位作者指出,只要生育率低于2,人口就会减少,而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于2的国家。在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内的大多数地区,生育率都普遍在下降。 如果全球生育率降至目前美国1.6的水平,208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80亿增至峰值102亿,然后开始下降。他们写道:“人口不会降至60亿、40亿或20亿然后保持不变。如果出生率长期过低,人类可能会加速自身的灭绝。” 这两位作者并非在预测字面意义上的灭绝。但是,与稳定世界的人口相比,人口减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谁在倾听? 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在他1968年的畅销书《人口爆炸》(The Population Bomb)中预测,全球人口过多将导致大规模饥荒和贫困。现在没有哪个严肃的人口学家会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但埃利希的理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今,许多人,尤其是左翼进步人士,将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划上等号。 人口下降已成为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Giorgia Meloni)、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an)和美国副总统JD...

华尔街日报:中国股市搭上新兴市场的“复苏列车”

wsj: 在多年跑输发达市场之后,新兴市场资产类别正迎来一个丰收年,此类股票基金2025年迄今已上涨17%,轻松跑赢发达市场股票基金逾六个百分点。摩根大通(JPMorgan)对新兴市场的看法在上个季度转为看多。现在,在重申这一积极立场的同时,该公司预计涨势将持续扩大并蔓延至中国股市,与此同时,高盛(Goldman Sachs)也预测,中国股市将在今年夏天迎来突破。 由刘劲津(Kinger Lau)撰写的高盛报告认为,“如果中美达成一项潜在的贸易协议,可能成为一个扫清不确定因素、推动中国股市重新定价的重大事件。”他提请注意,MSCI明晟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近期分别创下四年新高和年内新高。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报道,中美两国将于周一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会谈中把关税休战期再延长三个月,这为中国股市的复苏提供了额外动力。 刘劲津还提到了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5.2%的强劲增长、多个行业的政府刺激措施、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的复苏、从中国内地流入香港的创纪录南向资金流动规模,以及投资者对中国日益浓厚的兴趣与保守投资组合配置之间存在的脱节。尽管MSCI明晟中国指数在2025年迄今已上涨25%,但刘劲津押注该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将再上涨11%,达到90点,同时仍假设市盈率仅为12倍。 “内卷”已成为中国投资者中的一个流行词,它道出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中的一种普遍感受,即尽管加倍努力,但由于激烈的竞争和恶性循环,上升通道依然受限。中国政府已推出多项举措,来解决其所认为的许多行业中存在的无意义竞争问题。 高盛指出,人民币升值的潜力以及DeepSeek和其他人工智能(AI)模型的出现,重新点燃了许多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不过宏观基金和对冲基金的仓位仍处于周期性低位。对中国市场重新关注的最佳例证或许是香港IPO参与度的不断提高。 摩根大通对中国的看法也充分意识到中国持续存在的基本面挑战,例如人口结构不佳、通缩压力(过去两年中国国债收益率出现下降,而其他所有主要经济体国债的收益率都出现了上升)以及房地产行业和许多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他们看好中国股市投资逻辑的核心前提是,贸易不确定性已经见顶。 由米伊斯拉夫·马泰伊卡(MiIslav Matejka)领导的摩根大通股票策略团队认为,中国应是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的焦点。他...